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石油化工 >> 正文
我國化工行業應搶抓零關稅 促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來源:國家石油和化工網 時間:2015-7-14 16:14:45 用手機瀏覽

  中國與澳大利亞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后,中國簽署的自貿協定已增至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對外簽署越來越多的自貿協定,無疑為出口企業拓展國際貿易提供了更加寬闊的空間,并為挺進相關國家縱深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這特別為長期處于貿易逆差地位的化工產品提供了改善乃至逆轉的機會。但我們也應看到,零關稅是把雙刃劍,同時也為他國優勢產品進入我國市場提供了便利。

  自由貿易協定是兩國或多國間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目的在于促進經濟一體化,其目標之一是消除貿易壁壘,允許產品與服務在國家間自由流動。從理論上講,自貿協定消除了貿易關稅壁壘,容易讓更多產品長驅直入相關協定國家,為擴大外貿易創造了有效競爭條件。

  自貿協定零關稅條件下,在看似祥和、友好、寬松的市場表象背后,其實充滿了商品經濟不可或缺的競爭因素。正如國內出口企業一樣,對方企業同樣獲得了幾乎等同的諸多有利條件,甚至比國內企業還要多出許多優勢。在已簽署14個自貿協定所涉及的22個國家和地區中,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整體制造水平都不輸于我國。

  顯然,制造業水平先進,則意味著產品技術含量高,勞動生產率高,產品競爭力強,沖擊與占據對方市場的能力也就越大。這也意味著在同樣的開放性市場,制造業先進的一方競爭力越強。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僅看到零關稅有利的一面,“憂”的一面也應了然于胸。零關稅無疑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規則絕不會刻意袒護一方而損害另一方。

  需要特別注意是,我國制造業原有的人工成本優勢正在快速消失。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商品平均制造成本今年就可與中國追平,3年后將比中國便宜2%~3%,為此美國三分之一的組裝業決定遷回本土。這就意味著隨著勞動力成本和物流費用的快速提高,我國制造業既有優勢漸失。其實,這從近年來沿海地區加工密集型企業陸續搬遷東南亞即可看出端倪。

  因此,在國家簽署自貿協定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為適應這種新形勢,并在外部市場開拓方面爭取主動,國內制造業水平亟待快速提升,產品質量亟待迅速提擋,制造效率亟待大幅提高。從國家層面上看,要通過進一步減稅降費,降低企業出口成本,使其獲得價格競爭優勢,能夠讓化工產品走出去,能夠賺錢增值。從化企層面看,要通過研發或引進技術,提高裝置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賦予產品縱橫全球市場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1~10月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生產保持平穩
全球化工巨頭同意實施一系列減排計劃
中國紡織行業發展勢頭不變
云南化工行業遭遇寒冬
石油與化工行業“十三五”規劃初稿已成形
下半年紡織出口增長受三個重要因素影響
臨沂化工業身陷環!帮L暴眼”
發改委:5月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