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已過,我國水泥市場需求持續低迷,預計產量同比下降6%左右,是本世紀以來首次半年出現負增長的年份。固定資產、房地產投資雙雙回落,尤其是房地產新開工項目減少和在建項目復工遲緩,投資失速致使水泥下游需求疲軟態勢進一步加劇。
需求的下降,導致產能利用率走低,新線仍在投產,加劇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價格降幅創下近7年以來同期新低。水泥市場量價齊跌,企業虧損加大,行業發展堪憂。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前5個月,我國水泥行業累計實現利潤僅為93.27億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64%。利潤率僅為2.8%,是2007年以來最低水平。
一、需求端:基建投資穩增長,房地產投資難言改觀
固投和房投增速出現明顯下滑,水泥下游需求進一步萎縮,但基建投資仍保持穩定增長,從而支撐了水泥行業需求。
2015年1-5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17萬億元,增速11.4%,增速較2014年同期下降5.8個百分點;2015年5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5.1萬億元,增速9.9%,增速較2014年同期下降7個百分點;
2015年1-5月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8萬億元,增速18.7%;單5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萬億元,增速15%; 基建投資 2012年下半年至今一直作為“穩增長”引擎。
二、水泥產量:同比負增長,降幅逐漸擴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前5個月水泥產量8.57億噸,同比2014年下降5.07%。增速水平較2014年同期下降8.6個百分點。從月度看,下降幅度逐月擴大。從3月份的同比下降3.38%擴大到同比下降5.07%。
從區域看,六大地區無一增長,全部下行,下降幅度最大的依次是東北、華北、西北,降幅都超過了2位數。西南下降幅度最小,下降0.29%。
三、供給端變化:投資增幅下降,產能繼續增長
2015年上半年我國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15條,熟料設計總產能2093萬噸。同比2014年上半年減少1422萬噸,降幅為40%。分區域來看,主要集中在廣西、山東和甘肅等地,分別為388萬噸、310萬噸和310萬噸。從中國水泥協會數字水泥網跟蹤情況分析,上半年因市場需求低迷、行情較差,有近700萬噸已具備點火的產能推延至下半年,預計下半年新增產能在2300萬噸左右。這樣,2015年水泥熟料總產能將超過18億噸以上,按上年的熟料/水泥比,水泥總產能將超過35億噸,如果今年水泥產量維持去年水平,那么,我國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會在去年74%基礎上下降至70%。
從中國水泥協會近5年跟蹤我國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的月度數據來看,2015年為同期最低水平,從全年的月度周期看,5、6月份通常為全年利用率最好的月度,但2015年5月份產能利用率不到70%,意味著產能過剩壓力在需求下行的背景下,在逐漸加大,且有進一步下行的風險。
四、經濟效益:虧損加大,盈利收窄
國家統計局統計,前5個月,我國水泥行業累計實現利潤僅為93億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64%。銷售利潤率僅為2.8%。從歷史來看,目前已經是自2007年以來最差水平。預計上半年水泥行業利潤110億左右,同比下滑65%左右。
從區域來看,華北、西北、東北依舊全行業虧損,西南、華東、中南同比去年大幅度下滑,從31個省市區表現來看,除西藏以外,其余省份無一幸免,不是虧損就是同比去年大幅下滑。
從虧損面來看,行業虧損額超過100億元,為歷史最高。虧損企業數達到1339家(含粉磨站),占全部企業數的40%。
同時,煤炭價格的大幅下滑,并沒有給行業帶來更好的效益,反而為價格下行的提供了空間。
五、水泥價格:恐慌式下跌,屢創新低
今年4~6月,國內水泥行業傳統的市場小陽春未能如期而至。受宏觀經濟持續下滑,市場需求疲軟以及部分地區暴雨天氣影響,旺季市場比淡季甚至還要慘淡,多地呈現“量價齊跌”的局面。據數字水泥網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4~5月,全國水泥市場平均成交價同比分別下跌16.21%和18.6%,下跌幅度逐月擴大。
從近七年月度價格走勢圖中可以看出,今年6月價格較2012年三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淡季的最低點還要低30-40元/噸。一方面是由于煤炭價格也是處于歷史低位,水泥價格不斷追隨其成本下降尋找最底部;另一方面企業對市場存有悲觀預期,放大對市場需求的不振,尤其是同區域大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導致價格出現恐慌式的下跌。
分區域來看,4~6月六大區域中,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無一例外全線走低。其中跌幅最大的是西南地區,4月和5月同比跌幅分別為24%和28%,已超過華東和中南地區,西南貴州受新增產能釋放影響,價格出現暴跌,企業出廠價僅為180-190元/噸,全部出現虧損;華東同比跌幅僅次于西南地區,4月和5月均在23%左右,一方面去年價格基數較高,另一方面需求受房地產影響萎縮較為嚴重,多數企業都想“以價換量”,保運轉率,也就無法進行行業自律;華北地區價格已在底部的區域在4-5月也出現再次下挫,主要是由于煤價成本下降打開價格下跌空間,使區域水泥價格平均下滑20-30元/噸,絕大多數企業處于虧損經營中,但為保證現金流,寧愿以低價銷售也不主動有序減產。
六、形勢預測:三季度繼續探底,四季度出現周期弱勢反彈
下半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穩增長”預期有望持續強化,政府“穩增長”預期有望再度強化即加大寬松貨幣和放松財政力度。但盡管前期地產政策有所放松,短期其對投資拉動效應不明顯,預計全年需求難有大幅度的回升。需求低迷是困擾2015年的水泥行業的最大因素。
從價格表現來看,隨著四季度周期性回暖,迫于盈利壓力,企業過渡競爭愿望可能有所緩解,價格有望小幅度回升。2015年水泥行業效益也許是近年來最差的一年。
七、當前行業主要矛盾及措施建議
(一)導致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效益下行的主要原因:
1、需求因素:需求持續低迷,產能利用率下降,過剩壓力有增不減,多數地區庫存高漲。
2、市場因素:企業間為掙得市場份額,產品讓利不讓市,導致價格持續走低,許多競爭力弱的小企業早已停產或半停產。
3、企業心態:一是大企業之間斗氣拼實力。前兩年優勢企業都在市場中獲利豐厚,有一定的資金儲備和前幾年利潤積累,加上大企業融資能力強,一改過去市場競合的做法,唯價格成本優勢說話;二是部分大企業認為,低價市場競爭,倒逼一批劣勢小企業退出市場,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同時也為大企業的兼并重組創造條件,降低收購成本。
(二)行業發展主要矛盾分析:
1、需求走低與新增產能疊加,加劇了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矛盾。
2、部分地方政府還在無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項目投資,只要投資政績,不管企業、行業是否有經濟效益。
3、長期低價競爭,出現大量企業虧損,職工降薪、失業風險加大,但低價競爭又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市場動能。
(三)措施建議:
1、嚴控新增產能。因為已經全面產能嚴重過剩,應停止產能置換的核準新上水泥項目的政策。應明令各地政府核準新的水泥項目,包括以開展城市垃圾處置、工業廢渣利用、PVC項目配套處置電石渣而新建水泥項目。所有的廢渣、廢物處置必須利用周邊現有的水泥企業進行。
2、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政府市場監管和執法部門不能光反壟斷,對低價傾銷的不公平競爭也要監管和執法。任何企業的產品售價低于同期行業的平均售價時,對行業的整體利益都會帶來很大沖擊,在此基礎上,企業的凈利潤如果還低于銀行同期利率,就懷疑是否有惡意競爭行為。政府要支持行業協會開展的行業自律公約,鼓勵大企業之間共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
3、金融方面要在企業兼并重組和技術改造方面給予支持,不能因為水泥行業是產能過剩行業而拒絕融資。對于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要盡快出臺優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由于能源、資源、環保成本的逐年加大,應適度減免和取消水泥企業的有關稅費,尤其像水泥散裝基金收費等。
4、盡快出臺支持水泥企業錯峰生產常態化的鼓勵政策。北方地區在冬季燃煤鍋爐采暖期間,燒煤的水泥窯也同步全部停產的錯峰生產措施,在去冬今春試行后效果良好,社會反映積極。錯峰生產既減少了北方冬季因燃煤增加帶來的污染物排放量,也降低了企業財務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解產能過剩的作用。
5、引導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的海外水泥項目投資。鼓勵水泥產業鏈的延伸和適度的多元化投資,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6、開展水泥企業信用評級,推行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的市場行為和社會責任的承擔最終都離不開人的作為,開展企業信用評級和推行企業社會責任是幫助企業進行品牌建設和文化建設,有利企業可持續發展。
7、建議將商品混凝土行業納入到工信部管理。商品混凝土企業是具有原材料生產制造企業的屬性,而非建筑施工單位。國外的水泥企業對市場供應的產品主要是混凝土,盡快理順我國混凝土行業管理,有助于企業兼并重組和市場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