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電力煤炭 >> 正文
煤炭工業“十三五”發展思考
來源:國際煤炭網 時間:2015-6-2 15:12:12 用手機瀏覽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確分析煤炭供需現狀及發展形勢,是做好煤炭工業“十三五”規劃的前提。當前煤炭工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除自身結構性問題外,還面臨市場需求放緩、新能源加快發展、環境制約加劇、進口煤炭沖擊等問題!笆濉睉嫔罨母铮e極推動煤炭能源革命,走安全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十三五”煤炭工業面臨形勢的判斷

  “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期”,能源需求增速放緩,清潔能源快速發展,煤炭需求低速趨緩,生產和利用環境約束加劇,煤炭發展空間受到壓縮。同時,國際煤炭市場供需形勢寬松,國內煤炭產能過剩局面已形成,進口煤對國內市場沖擊加大,煤炭發展形勢嚴峻。

  (一)我國經濟進入新階段,能源需求強度和增速下降,煤炭需求增速隨之放緩。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經濟進入結構性調整期。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常態”重大戰略判斷,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征。新常態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是最基本特征,經濟增長模式由數量擴張型增長向質量提升性增長轉變,經濟增長動力由主要依靠投資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產效率提高轉變,經濟增長對能源依賴程度降低,能源需求增長速度將下降。2012年、2013年我國經濟增速由“十一五”期間的9%以上下降到7.7%,2014年經濟增速下降到7.4%。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到7%以下,能源需求增長速度下降到3.3%左右,是前十年的一半。預計2020年能源需求量達到45~48億噸標煤,其中煤炭需求比重由2013的66%下降到62%以內。

  (二)高效、清潔、低碳成為世界能源發展方向,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加快發展,對煤炭擠壓效應逐步顯現。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新能源發展,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去年國辦發布的《關于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4000億m3,天然氣將逐步由補充能源轉變為主力能源。未來核電作為一種主要能源繼續發揮顯著作用,國務院辦公廳公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安全發展核電,到2020年核電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我國可再生能源極其豐富,已經具備大規模開發的資金和技術,隨著其產業化、規;蜕虡I化不斷發展,發電成本逐步接近傳統能源,將成為我國電力供應的重要支撐。根據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20年常規水電裝機可達到3.5億千瓦、并網風電2億千瓦,光伏發電1億千瓦。2020年以后基本依靠非煤發電機組增長即可滿足新增電力需求。清潔能源的加快發展,對煤炭的替代作用將逐步顯現。

  (三)環境成為制約煤炭發展的主要因素,清潔利用是勢在必行。氣候變化已成為涉及各國利益的全球性問題,圍繞排放權和發展權的博弈日趨激烈,低碳、無碳化發展逐步成為未來能源技術發展的主流。中國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承諾,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目前,我國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占世界總排放的24%,其中80%以上的碳排放是由燃煤貢獻的。另外,我國持續出現的霧霾天氣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大量煤炭作為終端能源直接消費是產生PM2.5的重要原因。綠色和平組織估計煤炭燃燒對中國PM2.5的貢獻達到49%,中科院認為北京PM2.5的19%來源于煤炭燃燒。因此,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已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和防治大氣污染的主要措施。2013年國務院公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煤炭發展的空間逐步壓縮。

  (四)電力等主要耗煤行業煤炭需求增速放緩,煤炭需求總量將在2020年左右達到峰值。發電是世界公認的最經濟、最高效、最環保的煤炭利用方式。世界發達國家煤炭主要用來發電,美國90%以上煤炭用于發電,澳大利亞80%以上煤炭用于發電,歐盟約2/3的煤炭用于發電,而且這一比重仍在增加,我國電煤消費量僅占煤炭消費總量的55%左右,F有的工程實踐和技術證明發電可以實現常規污染物的近零排放,未來發電仍然是煤炭利用的主要方向,預計我國電力煤炭需求仍將有5-7億噸增量,F代煤化工技術可以生產石油替代燃料或原料,彌補我國石油資源的不足,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煤炭清潔利用的重要方向。但未來受國際油價、碳排放影響較大,現代煤化工發展規模具有不確定性。我國人均累計粗鋼和水泥消費量已經接近發達國家完成工業化時的水平,“十三五”鋼鐵、建材行業煤炭需求量將逐步達到峰值,并逐步下降。

  (五)國際煤炭市場需求疲軟,我國煤炭進口量持續高位,對國內煤炭市場影響不容小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重創世界經濟,國際煤炭市場需求疲軟,而我國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短期內促進了煤炭需求,2009年我國由煤炭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2013年我國煤及褐煤進口量3.3億噸,是2008年的8倍,已占國際煤炭貿易量的近30%。2014年煤及褐煤進口量2.9億噸,同比有所減少,但決定量仍然很大。大量進口煤對國內煤炭市場產生了巨大沖擊,同時35%以上的進口煤不合格,增加了環境壓力。去年9月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了《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10月國務院批準恢復進口煤及褐煤3%~6%的最惠國關稅,以降低劣質煤進口及對國內市場的沖擊。但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作為我國褐煤主要來源國,與我國存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澳大利亞煤炭占我國進口煤的27%,去年11月中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意向書,因此進口關稅對抑制進口煤炭影響有限。另外,我國已與俄羅斯簽訂了煤炭領域合作的連接備忘錄,今后20年要加大俄羅斯煤炭進口。如果今后幾年,我國煤炭進口量持續增加,將對我國煤炭市場產生較大沖擊。

  (六)煤炭生產能力過剩局面已經形成,短期難以改變。近十年來煤礦建設投資加速增長,“十五”期間建設投資僅2253億元,“十一五”期間建設投資達到1.25萬億元,是前55年總和的2.6倍。進入“十二五”超前建設產能和資源整合產能陸續釋放,截至2013年底,全國現有煤礦登記生產能力約35.5億噸,加上部分煤礦批小建大、超能力生產嚴重,實際生產能力40億噸左右;在建煤礦1303處,新增產能10.8億噸?傮w看,目前全國各類煤礦產能已經超過50億噸,煤炭產能嚴重過剩局面已經形成,短期難以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石化十三五規劃要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
“十三五”煉油工業發展環境思路探討
“十三五”繼續補貼頁巖氣開發
適應“十三五” 各地電企啟動規劃提速配電網建設改造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唱響發展主旋律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在新時期的重要使命
北京“十三五”重點規劃紡服業轉型
多家鋼企制定十三五規劃 多元化發展成新常態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