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的寒冬還未過去,鐵礦石價格卻在近日升至近三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有些“坐不住”的鋼企已經赴海外抄底。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花旗集團對鐵礦石的長期價格預測值下調三分之一,至每噸55美元,并預計在2016至2018年間其平均價格約為每噸40美元。
一位接近鐵礦石市場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大部分買方基本處于觀望狀態,賣方雖有報盤,但接盤者寥寥。鐵礦石市場信心遭受打擊,整體市場價格下調明顯。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再平衡的情況下,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取而代之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中國需求仍呈疲軟態勢!
花旗集團預計,在中國這個最大消費國的帶領下,2018年至2025年全球鐵礦石需求將下滑,同時成本產量卻將增加。隨著中國鋼鐵消費增速見頂,下一個十年的中國鐵礦石需求會萎縮。
鐵礦石分析師看來,“目前中國粗鋼年產能已經達到12.5億噸左右的規模,已經基本達到中國產能的峰值預期,‘十三五’期間中國粗鋼產能將逐步進入成熟期之后的調整期,粗鋼產能將隨著國內產能結構調整出現緩慢下降,也就是說未來中國鐵礦石需求增量將非常有限,并可能出現小幅回落!
分析師認為,“花旗再三下調鐵礦石的價格預期,不僅提出未來幾年礦石供大于求的格局,也顯示了其對中國市場供需失衡表現出來擔憂!
盡管鐵礦石市場供過于求,但鐵礦石巨頭卻仍在繼續擴產。過去一年,澳大利亞的力拓和必和必拓,以及巴西淡水河谷為了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繼續擴大低成本鐵礦石的供應,加之中國需求放緩,由此造成鐵礦石市場出現嚴重供應過剩,拖累鐵礦石價格下跌36%。
此外,高盛在5月27日再度下調鐵礦石預期價格,“市場供過于求,國際鐵礦石巨頭不顧市場供給過剩繼續擴大產出實乃明智之舉。限產將損害行業生產效率,且如果巨頭之間不能協調起來限產,其效果將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