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石油化工 >> 正文
民企首獲原油進口使用權 分析稱民營地煉迎來破冰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5-5-29 15:04:22 用手機瀏覽

  2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進口原油使用評估情況的公示》,初步確認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可使用進口原油750萬噸/年。作為首家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的地煉企業,這一消息令業內歡欣鼓舞,分析認為未來還將有一些民營地煉陸續將獲得原油進口使用權,民營地煉的破冰之旅已正式開啟。

  東明石化獲得原油進口使用權首張入場券

  據了解,東明石化成為第一家獲得原油進口紅利的地煉企業絕非偶然。位于山東菏澤的東明石化是國內一次加工能力最大的地方煉廠,也是國內首家具備千萬噸級加工能力的地煉,并已經具備相對完善、縱深的產業鏈條,同時也在對外資本合作及分銷渠道建設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從企業規模和后續發展前景來講在民營煉油企業中都極具優勢。

  隆眾石化分析師李彥對記者表示:“其實之前像昌邑、華星和正和等地煉就早已開始加工進口原油,但這三家地煉均有中化集團的央企背景,使用的是中化1000萬噸的進口原油配額。而本次東明石化則完全是民營背景,這意味著國家對民企開放上游資源、打破進口原油壟斷的承諾開始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對民營地煉而言也無疑是新的里程碑,長遠來看具備積極意義。”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對中新網能源頻道透露,雖然拿到使用權,但未來還是會有一些問題需要細化和解決。因為即便是中石油、中石化的煉廠也存在吃不飽的現象,需要到處找油,所以排產計劃很關鍵。

  據上海證券報4月23日報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國際交流與外企委員會秘書長龐廣廉表示,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的企業進口的原油可能不再進入中石油、中石化的排產指標,拿到使用權后可委托中化或中石化進口原油。不過,目前這一說法尚未得到官方驗證。

  今年或有更多民企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

  據了解,受原油供應體制影響,山東地煉企業國內原油資源計劃僅有122.2萬噸/年,而且沒有原油進口及使用資質,部分民營地煉也只能拿到一些內貿原油進行加工,約有近1/4的小煉廠是靠加工劣質的燃料油進行生產。有些企業雖然通過與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集團合作,取得部分原油資源,但也是杯水車薪。

  受國內經濟影響,近兩年來我國成品油需求疲軟。加之去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走低,地煉的日子很不好過。據李彥介紹,2014年山東地煉整體開工率僅有37%左右。“而進口原油的政策紅利逐漸釋放,正有利于解決這一頑疾。”

  不過,據龐廣廉透露,今年2月份國家正式委托石化聯合會做“進口原油資質審核工作”,最終選出了十多家企業。所以今年的進口原油使用權會先放開十余家,估計能放開3000多萬噸。這里面就包括幾家地煉企業。

    據李彥分析,“山東地區的利華益、匯豐、金誠和京博石化等企業均有機會,但進口配額規;螂y以超越東明的750萬噸/年,多數可能會在300-500萬噸/年左右!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進口原油使用權的放開僅是油氣改革的第一步,未來原油進口權也有望進一步放開。民營資本最難進入的油氣上游壟斷領域將被打破,油氣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將逐漸形成。

  另外,此次東明獲批使用進口原油的權利,其一條件是承諾2015年底前完成國V標準汽柴油質量升級。李彥認為,隨著國家對環保治理的重視,此次從上游原料入手,改善原料加工結構,將對成品油質量升級提供加速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12家地煉獲進口原油使用權
新油氣改革計劃年內將出 鎖定上游放開和管網分離
原油進口“兩權合并”加速 民營地煉或迎發展春天
進口原油使用權放開 民營地煉“不感冒”?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