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電力煤炭 >> 正文
三大因素導致煤市價格低迷
來源:能源網 時間:2015-5-29 14:56:36 用手機瀏覽

  一、煤炭供求關系在一定周期中角色的互換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一般大宗商品的供求關系與社會經濟景氣周期變化基本同步,煤炭當然也不例外。在“煤炭黃金10年”中,煤炭市場的主基調是“供不應求”,因此造成煤炭價格的不斷上漲,從而也拉動了對煤炭生產的投資……正是這種投資的積累,以及社會經濟景氣的攀頂,引發了煤炭“供不應求”向“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方向的轉變。當然這種“矛盾在一定的條件下向各自相反方向轉化”的速度并非是勻速的漸變,而是呈現“幾何級數”的越變越快……“供不應求”→“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或者相反“供大于求”→“供求平衡”→“供不應求”,其中的“供求平衡”僅僅是短暫的一瞬,而“供求不平衡”則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

  本輪“煤炭價格周期”同樣是由本輪的“煤炭供求關系”周期所決定:從2003下半年開始,中國煤炭市場開始“供不應求”,引發煤炭價格上漲,盡管中間經歷過上下浮動,但總體是處于相當程度的高水平。直至2012年下半年,中國煤炭市場開始進入相對的“供求平衡”時期,煤炭價格也進入“拐點瞬間”。當進入2013年以后,煤炭“供大于求”的形勢加速“深刻化”,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的“速降”。煤炭價格的上升與居高不下,花費了整整9年的時間,那么煤炭價格的下降與低位徘徊,雖然不見得必須也花費相同的9年,但是也絕不是3年、5年就能輕易解決的事情——畢竟還要與整個社會經濟景氣程度合拍呀!

  二、世界性的環保趨勢與中國能源政策的調整

  本輪“煤炭價格周期”的調整,不僅受到上述(A)的影響,還會受到世界性環保要求趨嚴的影響。環境問題已經不是某一個國家的“私事”了……中國對世界承諾的責任,中國自身能源政策與時俱進的改變——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費中煤炭的比重”的新能源政策指導下,“減煤”已經成為當代中國能源歷史階段中的“必行之事”。

  正是中國能源政策的變更,進一步加深了當今煤炭“供大于求”的程度,更為煤炭向“供求平衡”方向調整加大了難度,并相對需要更長的延時……

  三、煤炭“去金融性”以及“還原商品性”加深煤炭產業的“痛苦”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賦予某種商品“金融性”,無疑是“利益與風險”共存的事情。煤炭在2010年以后,作為金融市場中的一種符號,其金融性的特質越發顯現——關心煤炭的不僅有煤炭生產與煤炭消費兩方面的上下游實體企業,更有成幾倍、成幾十倍、成幾百倍的“群增”——這些“群增”都是以煤炭為金融工具,僅僅以謀求金錢增殖為目的的“金融炒家”——于是,煤炭的“實際需求”與煤炭的“虛擬需求”在極短的時間內混合、發酵、放大、再放大……于是煤炭“供不應求”的鏡像也在“虛擬需求”的推動下得以深刻化、長久化。這在客觀上又拉動了對煤炭生產方面投資的熱忱,為煤炭生產數量激增以及煤炭生產能力的過剩、再過剩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煤炭作為一個低價金融商品(與金、銀等貴金屬相比較,畢竟煤炭不能無限制地升值)符號被炒到“頂峰”時,金融炒家則難以用其繼續賺取更多的利潤,于是則要或是悄悄地、或是大張旗鼓的撤退了……在煤炭商品性被還原的同時,其“虛擬需求”會大幅度地下降,但是已經投資興建的生產能力,以及已經形成的煤炭生產數量,卻一時很難“急剎車”式地停止下來。這也就決定了煤炭的“供大于求”、煤炭市場價格的下降必然要走過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自然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與此同時,也必然會在煤炭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道漫長且痛苦的剎車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最賺錢煤企神華大幅降薪高達40%
利潤壓縮我國煤炭市場或加速洗牌
我國煤價跌至6年最低 內蒙部分煤炭企業降薪5成
焦炭焦煤反彈高度有限 難以持久
煤價已處低位 電價下調或給煤市帶來積極影響
煤價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全行業將面臨整體虧損
煤市持續走弱 控產減產將成為行業主流
煤企欲將動力煤價格定在520元/噸 下游電企不接受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