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建材行業 >> 正文
中國陶瓷出口為何阻礙重重
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 時間:2015-5-22 14:18:08 用手機瀏覽

    近日,筆者和佛山陶瓷協會的秘書長白梅女士商談在《佛山陶瓷》雜志開設反傾銷和知識產權專欄一事,主要內容圍繞國外對華實行反傾銷制裁,國內如何進行法律應對的問題。據最新消息稱,一些欠發達國家,繼巴西之后對中國出口提出反傾銷懲罰性關稅,如墨西哥等。北京某專職反傾銷國際官司的知名律師事務所已受國家相關協會的委托,積極開展應訟。針對這個現象,筆者有些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一、國內陶瓷產品出口價格比提出反傾銷國家的平均價格要低許多。

    墨西哥提出中國出口到墨西哥產品約為4.8美元每平米,而墨西哥國內每平米售價約為16美元,為此,墨西哥海關提出充分論據——傾銷率達到233%,〔也就是(16美元-4.8美元)÷4.8,換算后就是233%〕。對墨西哥經銷商來講,巨額差價也許會給他們帶來可觀的利潤空間,但是墨西哥國內的建陶業則面臨倒閉。但墨西哥政府出于對本土生產制造業的保護,斷然提出對中國建陶產品進行反傾銷懲罰性關稅。當然,前期會進行一個象征性的調查。

    二、國內企業在反傾銷中是“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一點在于國內建陶產品確實存在“產量大、直接生產成本低”的優勢。這一點,相信建陶生產強國意大利等“老外”也不會否認。

    有弊的則是以下四點。

    A、國外某些反華媒體報道稱,中國所謂的“血汗工廠”,實際是對生產工人缺乏勞動保護、退休養老金、醫療、工傷等保險保障,還有女工懷孕前后的相關權益保護問題。再者,工人動輒加班、免除節假日,休息權利得不到保證。在層層的壓榨下,“血汗工廠”得以茁壯成長。大量的農民工退休之后,晚景凄涼。

    B、涉及自然資源保護。生產陶瓷的各種礦物必定由各種各樣的礦山開采而成,過程中無可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當中,各種礦產資源稅是否依法繳納、開礦后的植被是否“復綠”、固體廢物、或液體廢液是否得到環保標準的妥善處理,一連串的背后我們都要打上“?”號。

    C、環保問題。國外企業中尤以制造業為首,在上馬投產之初環評就已非常嚴格。因此,不僅前期環保投入資金巨大,后期運行費用也是相當高昂,不可有一絲馬虎。一旦違規排放,輕者停產整頓,重者“關門大吉”。筆者回想起大前年,國內某衛生潔具廠有近100多工人因工致“矽肺病”,在順德某道路上聚集“散步”。在國外,如有同樣的事件發生,老板恐怕難逃“傾家蕩產”的命運。再說美國某個煙草公司,煙民因吸煙引起肺癌控告其到美國最高法院,最后被要求賠償煙民十幾億元。這起看似“無稽之談”控訴的背后,卻足見國外對安全衛生環保法的重視。

    D、其他問題。包括知識產權,認為部分產品,抄襲了國外的設計等,侵犯了知識產權。包括出口退稅,出口產品有國家“補貼”等政策,都受人詬病。

    三、國外屢屢對中國建陶產品實行反傾銷制裁,值得引起我們的反思。反思什么?

    A、絕不可賤賣資源、提前透支,還是要為兒孫留條可持續發展的“后路”。中國這樣一個制造大國,因低端產能過剩,被喻為“世界制造工廠”。特別是某些粗制濫造的低廉產品,不但壞了“Made in China”的名聲,而且還引起一系列進口國家的反傾銷訴訟。

    B、我們的高端建陶產品需向陶瓷強國逐步縮小距離。在外觀質量和流行花色設計上適應國際市場,進而在銷售價格上貼近甚至超過進口國的同類產品。

    C、建陶行業在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各相關協會應當組織相關企業組建反傾銷應訴聯盟,吸取前幾年的經驗和教訓,積極提起反傾銷應對訴訟、抱團取暖。在日期和程序上要符合國際法,特別有相關知名律師事務所進行指導,相關企業要及時填寫相應的訴訟表格和材料,邀請反傾銷發起國家和相關官員實地調研考察以及商談。

    從前幾年經驗看,以簡一、歐神諾等高端品牌為例,在積極應對中,歐盟等國家相應保留了其出口建陶產品優惠關稅的權益,而一些沒有積極應訴的企業或者確實低價傾銷的企業,則在反傾銷訴訟后被列入“黑名單”,進入高額懲罰性關稅之列。

    由此看來,反傾銷是一個“雙刃劍”。在經濟下行下,“出口引擎”無疑是拉動我國經濟的三大主力之一,保持出口持平甚至增長對每個行業都是當務之急。另外,國內某些企業也應當檢討,在勞動保護法、環保法、稅務繳納等社會責任和義務是否已經盡到。如果我們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榨取工人的血汗價值,以低價產品出口換取外匯,無疑也是不可取的。

    中國建陶產能占全球的60%以上,那么建陶行業消耗巨量的礦產資源、造成巨額的碳排放、制造出物美價廉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換來的卻是各國的反傾銷調查;而環境污染和碳排放卻留在國內。

    作為建陶人,我們在懷有強烈愛國主義熱誠的同時也應該冷靜反思。

    看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應盡義務,不是停留在口頭上那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