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一個月前質疑中國GDP官方數據真實性后,花旗近日再次表示對中國經濟增長數據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
花旗在5月2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認為,綜合“克強指數”、工業產出和名義GDP的變化后,中國GDP的增長率可能只有5%。
今年4月,中國官方公布的第一季度GDP同比增幅為7%,創6年季度數據新低;ㄆ祀S即在4月份的報告中表示,7%的官方數據遠遠被高估,實際的表現應低于6%。
花旗最新的這份報告繼續認為,中國經濟遠比官方數據糟糕。中國經濟陷入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信貸增長下滑以及降息效果減弱的僵局。
花旗前面提到的“克強指數”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07年任職遼寧省委書記時提出,李克強當時表示更喜歡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分析經濟狀況。多家金融機構參考“克強指數”后認為,中國第一季度GDP“存在水分“。
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曾在研報中表示,2014年二季度以來,發電量、粗鋼產量、鐵路貨運量跟工業生產及GDP的背離不斷擴大,近期這種背離程度已經接近2008年底-2009年初的水平,“我們合成的工業生產指數與官方公布的工業增加值增速之間的背離再次出現并不斷擴大,發生在2014年2季度以來,這也就意味著實際經濟增速比官方公布的數據要低得多”。
進入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未見好轉,各項經濟指標繼續下行。4月CPI及PPI數據雙雙不及預期,CPI已連續八個月處于“1”時代,PPI則連續第36個月同比下滑。
同時,4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零售銷售同比增長均不及預期,本周公布的4月出口同比下降6.4%,進口下滑16.2%,為連續第四個月以兩位數速度下滑。
由此,花旗預計,中國經濟短期內將進一步走弱,因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至2013年年末以來高位,同時實際有效利率近期走高。但花旗認為,中國經濟下探幅度不會太大,并在未來幾個季度內逐步回暖。
花旗還認為,政策層面上會向信貸松綁、央行擴大資產負債表方面傾斜。
事實上,中國為穩增長保駕護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已經齊上陣。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中國央行已經三次降息、兩次降準。同時,發改委為企業債發行松綁,對于優質企業發債用于七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等項目融資的,不受發債企業數量指標的限制。
花旗還預計,匯率政策短期內不會調整,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有可能在明年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