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電力煤炭 >> 正文
煤炭清潔化應用大有可為 最低供電煤耗僅為276克/度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5-3-5 15:16:27 用手機瀏覽

  盡管霧霾等環保問題日益嚴峻,“去煤炭化”的呼聲也此起彼伏,但更多的有識之士仍然支持,基于我國資源稟賦及能源安全的考慮,煤炭仍將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次能源。

  今年兩會上,全國工商聯《關于大力推廣清潔高效用煤技術 提升我國能源安全的提案》也指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煤炭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具有無法替代的地位。因此,立足國內,大力發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不斷提高煤炭利用水平,才是保證我國能源安全的首要選擇。

  清華大學姚強教授介紹,在煤炭清潔化利用技術上,中國完全可以與國際最先進水平比肩。同時,他認為管理層應該對煤炭進行總量控制,逐步降低其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但在此基礎上“煤炭完全可以用好!

  煤炭清潔化利用技術先進

  全國工商聯的提案認為,能源安全與一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政治穩固有密切關系。能源安全主要取決于能源的供應、投資、使用等方面的安全。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分析可知,2013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和消費總量分別為34億噸和37.5億噸標準煤,扣除9850萬噸標準煤過剩的煤炭和新能源(水電、核電、風電),2013年我國能源產銷缺口達到4.48億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1.9%;其中,石油產銷缺口3.87億噸標準煤,占總缺口的86.4%,天然氣缺口0.61億噸標準煤,占總缺口的13.6%。據相關行業數據分析,2013年我國進口原油4.03億噸標準煤,占2013年原油消費量的58.4%,進口天然氣0.64億噸標準煤,占2013年天然氣消費量的31.6%,兩者合計占2013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2.5%。隨著我國“低碳”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油氣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另一方面煤炭卻出現產能過剩現象。

  而根據《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煤炭消費仍然占能源消費比重的60%以上。

  除了能源稟賦及能源安全外,在姚強看來,我國煤炭清潔化利用的技術水平足以達到相關環保要求。

  他向記者介紹,目前我國已擁有10余臺排放標準可達到“煙塵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標準的發電機組。另外,他舉例稱,上海外高橋三廠有兩臺10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供電煤耗可低至276克標準煤/度!斑@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國這一數值的平均水平為321克標準煤/度,美國的平均水平為360克標準煤/度。”

  粗放式燃燒才是治理重點

  全國工商聯的提案還指出,目前,我國煤炭消費主要集中電力和工業(冶金、建材、化工等)領域,占煤炭消費量的比例超過80%,其中燃煤發電和工業用煤分別占我國煤炭使用量的50%和30%左右。

  事實上,在工業領域,大量散煤低效率粗放燃燒才是當前我國急需提升和治理的重點。環保部數據顯示,中國現有燃煤工業鍋爐約62萬臺,年煤耗量達7億多噸,大部分燃燒方式粗放,缺少末端處理環節,是導致燃煤污染主要原因之一,且使用點分散,也是監管和整治難點。

  姚強同意該提案的判斷,他向記者介紹,在我國擁有煤炭清潔化利用最先進技術的同時,最落后的工藝卻仍未被徹底淘汰。

  就此,全國工商聯的提案建議,我國應制訂清潔高效用煤技術標準和行業準入標準,以區分清潔高效用煤技術和非清潔煤技術;其二,擴大對落后用煤技術的淘汰范圍,例如將所有型號的固定床煤氣發生爐、小規格燃煤鍋爐等列入淘汰類目錄;其三,對采用清潔高效用煤的給予財政支持,如對工業園區集中制氣、分散用能項目的節煤量,給予財稅上的優惠或獎勵,建議原則為“誰投資誰受獎”,推動清潔高效用煤技術推廣應用。

  今年國家能源局對在京發電企業排放情況進行徹底的摸底和調研后發現:北京電企污染物排放濃度均符合國家和北京市規定的標準,燃煤發電企業平均排放濃度不僅遠低于國家重點區域排放限值,甚至低于北京市新建鍋爐排放限值。目前國內煤電企業在發電過程采用“SCR高效脫硝+靜電高效除塵+濕法高效脫硫+濕式靜電深度除塵”技術,已經實現燃煤發電過程高效的除塵、脫硫、脫硝和脫汞,排放標準達到天然氣發電水平。

  日前,有消息稱工信部近期將會有一項針對除電力行業之外的《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出臺,這項計劃由工信部、財政部共同推出,設定的目標是到2017年,實現節約煤炭消耗8000萬噸以上,減少煙塵排放量5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60萬噸、氮氧化物40萬噸;到2020年,力爭節約煤炭消耗1.6億噸以上,減少煙塵排放量10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20萬噸、氮氧化物80萬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未來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約42億噸
國電電力上半年供電煤耗降至306.68克/千瓦時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