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建材行業 >> 正文
中國水泥企業"走出去"的本質與行業協會功能的發揮
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 時間:2015-2-5 13:14:50 用手機瀏覽

    中國水泥“走出去”的本質是什么?筆者認為是提高中國水泥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培育中國的水泥跨國公司。同樣,行業協會也要“走出去”,要增強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走出去”。

    隨著國內水泥行業產能日益嚴重過剩,水泥投資尋找新的出路已是必然。近幾年,國內部分水泥企業已經嘗試在國外投資水泥項目,尤其是政府提出“一帶一路”重大決策,對開創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促進地區及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一帶一路”上的沿線國家基本都是發展中國家,傳統的水泥產品是這些國家未來經濟建設必不可少基礎材料,這為中國水泥“走出去”提供了市場空間。中國水泥“走出去”的本質是什么?我認為是提高中國水泥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培育中國的水泥跨國公司。同樣,行業協會也要“走出去”,要增強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才能更好地服務企業“走出去”。

    “走出去”就是轉變投資方向,對化解國內水泥產能過剩來說,只是緩解投資壓力,并未改變現有國內產能過剩實況。

    “走出去”,企業是投資主體,協會要服務延伸。從戰略、市場、合作、技術和文化的角度去分析中國水泥“走出去”,可能有助于我們規避投資風險,取得“走出去”的成功。

    戰略: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中國經濟總量及質量的持續提升,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序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高潮即將到來。通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水泥行業突顯出一批競爭實力雄厚的水泥大企業。單從產能規模來說,前10家中國水泥大企業在國際同行中都能排上名次,但按《跨國公司行動守則》標準,我們能夠達到跨國公司標準的企業卻寥寥無幾。中國水泥企業“走出去”,實現其全球發展的戰略,造就出幾個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泥跨國公司,這是我們中國水泥“走出去”的本質。行業協會必須主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行業協會建立業務聯系,了解沿線國家水泥市場信息,為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服務。政府部門應鼓勵行業協會與國外同行之間加強國際交流活動。

    市場:在中國,用投資建新線來擴張企業產能規模的空間已經不存在。尋求新的市場空間,擴大企業產能規模,持續提升企業業績水平是大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但國際水泥市場留給中國水泥企業的空間并不多,有投資價值的國家,大的國際水泥公司早已涉足。因此,中國水泥“走出去”首當遇到的問題就是市場的尋找和定位,而較好的市場多數都將面臨強大對手的競爭和固有市場的劃分。在這種情況下,能“走出去”的中國水泥企業是要有實力、有勇氣的。行業協會可以主動配合企業做好海外投資市場的調研工作,不斷積累各國水泥市場的基本數據,并逐步做到能夠對海外投資市場的風險評估。

    除了尋找、定位市場之外,國外大企業在重組時,為避免壟斷審查,會出售一部分資產。這部分資產一般都擁有成熟的市場、客戶和業務鏈。中國企業如能抓住這種機會,拿到已經“做熟的飯”,不但能順利進入當地市場,還能全盤接收成熟的業務模式和管理團隊,并能以當地成熟的運營經驗和管理團隊“反哺”培養自己的業務模式和人才團隊。

    合作:從近期中國南北車公司重組得到的啟示,中國水泥“走出去”還要做到有序競爭、合作共贏。有序競爭就是要尊重市場游戲規則。一個市場,幾家中國企業扎堆都去投資,投產后的產品難免不出現競相壓價,損害了投資利益,也將中國的產能過剩真的“轉移”到國外去了。在國外投資,必要的市場規避與合作制度,政府還是應該管的。在這方面,政府可以委托行業協會開展行業自律來減少企業海外投資風險。如果能將政府已經實行的《對外投資項目核準改備案制》,再加上《行業協會海外項目市場風險評估制度》,形成“政府放手,協會自律”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這將有利于企業對外投資的有序競爭與合作共贏。

    技術:中國水泥產量98%是由新型干法生產線生產的,其能效、環境指標也是世界先進水平。將中國水泥工業的先進生產技術通過對外投資帶到國外去,這既是增加了企業的盈利空間,也對被投資國的工業提升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先進技術的傳播更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如果打著“轉移產能”的旗號,將國內淘汰落后的技術裝備“轉移”到國外,不但對當地環境、資源造成傷害,還會阻礙新型干法產能進入當地市場。另外,先進技術和裝備還是要靠人來掌握和操作,因此,“走出去”的企業,國際化人才最重要,管理海外企業和培訓當地員工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配合企業“走出去”,中國水泥協會已在積極組織國內水泥節能減排新技術目錄,將適合對外推廣的水泥新技術向有意合作的國外同行進行交流和推廣。

    文化:企業對市場的持續占有,不僅僅是投資和人才的輸出,更要看企業文化在異國文化差異背景下的傳播能力。文化傳播的內涵應包含適應和影響兩個內容。中國水泥企業“走出去”本身就是一個中國企業文化在海外的傳播過程,投資是否成功還要看文化的適應和融合能力。不論是建新線還是并購,企業文化的適應和融合的“度”是很難掌握的,它決定了最終投資的成功率。有關數據統計也顯示,在失敗的并購重組案件中,超過70%的企業直接或間接起因于新企業文化整合的失敗。因此,企業文化與東道國文化的兼容是投資成功的最大風險,這是許多跨國公司長期困惑的難題。去年,中國水泥協會和全總中國機冶建材工會聯合召開了“首屆中國水泥企業文化研討會”,希望更多的水泥企業能積極參加這樣的活動,共同研討中國水泥企業文化的內涵,豐富和提升我們的企業文化,這對企業“走出去”是大有益處的。

   未來,國內水泥生產線至少要關閉一半,雖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去產能”結果。如果國內經濟一旦出現“泡沫”,“走出去”的水泥企業抗風險能力就一定最強。行業協會與企業發展同步,與行業興衰同在,其服務功能的強弱,不僅影響行業的發展,也決定了自身未來的生存。

    中國水泥服務商在國際水泥工程業務上,從設計、施工、安裝、調試、培訓諸多方面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部分大水泥集團也已經涉足國外水泥投資業務;中國強大的政治、外交、軍事的國家支撐力、影響力,為我們對外投資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在共同發展的理念下,為水泥項目投資帶來了諸多商機。萬事俱備,就看中國水泥人的勇氣、智慧、能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發改委:將加大力度控制煤炭產能
政協委員批評水泥玻璃產業大而不強
工信部今年將推動打造一批大型水泥企業集團
上大壓小 河北給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做減法
須警惕我國鋼鐵高端產品產能過剩
建材業面臨產能、效益、競爭三大挑戰
2015年水泥行業需求維持弱勢格局
水泥行業市場受到雙重生影響而導致的市場需求下降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