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電力煤炭 >> 正文
電能替代是實現能源戰略轉型的重大舉措
來源:中國能源網 時間:2015-2-4 14:54:18 用手機瀏覽

  在過去的一年,電能替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家電網公司共計推動電能替代項目1.3萬個,完成替代電量503億度,相當于在消費端減少直燃煤23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238萬噸,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等91萬噸。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客戶生產效率,促進了技術進步,為客戶帶來經濟、安全、清潔等多重效益。

  電能替代是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實現能源戰略轉型的重大舉措。2014年,國家電網公司電能替代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共計推動電能替代項目1.3萬個,完成替代電量503億度,相當于在消費端減少直燃煤23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238萬噸,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等91萬噸。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客戶生產效率,促進了技術進步,為客戶帶來經濟、安全、清潔等多重效益。

  在過去的一年,電能替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也要看到,當前,我國電能替代工作的機遇與困難并存,電能替代工作既面臨有利形勢,也存在許多困難。

  一是國家治理大氣污染,為電能替代提供了有利環境和重大機遇。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直燃煤比重過高,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國家和地方政府陸續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落實方案,提出了治理目標和計劃。2014年11月,國務院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加快實現能源轉型。這表明,當前電能替代工作面臨著有利形勢。

  二是電能替代潛力巨大,具有廣闊市場空間。從我國能源結構看,煤炭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比歐美國家高出約40個百分點,電能替代空間廣闊。如果不考慮經濟性,僅從當前技術可行性考慮,替代潛力約1.8萬億度。

  目前,電窯爐、電蓄能、熱泵、碳晶加熱、港口岸電等技術,已經具有較好的經濟性和推廣價值。未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和政策逐漸到位,電能替代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三是電能替代工作依然面臨許多困難、任重道遠。雖然各級政府已逐漸認可電能替代,出臺了一些鼓勵政策,但部分政策仍存在針對性不強、支持力度不夠的問題,含金量高的強制性關停環保政策、政府財政補貼政策和價格政策還十分有限,已有的補貼、獎勵政策還難以落實到位。

  目前,我國經濟已經告別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與傳統的粗放增長模式基本告別。電能具有高效、節能、清潔的特點,實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電能替代戰略,可以減少城市大氣污染,促進霧霾治理。2015年,國家電網公司要全力推進電能替代工作,確保實現650億度替代電量。

  首先,要努力拓寬電能替代領域。大力推廣成熟替代項目,積極開辟新領域、新模式。一是繼續推廣電鍋爐、電窯爐、熱泵、冰蓄冷、家庭電氣化等傳統項目。細分客戶個性化用能需求,制定便于實施、費用較低的電能替代組合策略,如“電鍋爐+熱泵”“電鍋爐+燃氣鍋爐”等方案。二是因地制宜拓展新技術,對居民區、學校等用戶推廣碳晶、電熱膜、發熱電纜等技術,在企事業單位食堂推廣電磁灶、電蒸鍋,在港口地區推廣岸電替代,在油田推廣電動鉆機,在油氣輸送管線推廣電力加壓等。三是利用富余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或高效火電機組,替代燃煤自備電廠發電;積極通過發電側競價等方式,降低客戶成本。

  其次,要創新電能替代工作機制。強化工作協同,整合優勢資源。一是在報裝受理、勘察以及用電檢查等環節,收集潛在項目信息,由專人全過程跟蹤服務。二是開辟業擴報裝綠色通道,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簡化項目管理流程,大力推廣打包項目和應急增補項目機制,提高配套電網建設的時效性。三是在爭取電網合理回報的前提下,在建設、投資等方面,優先支持替代項目的配套電網工程。四是支持節能公司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開展電能替代項目,推動項目落地。五是整合行業協會、設備廠商等資源,建立電能替代推廣合作機制。中國電科院、國網電科院要深入開展相關技術、標準和典型設計研究,做好技術儲備和應用支撐。

  再次,積極爭取支持性政策。加強政策研究,加大爭取力度。爭取將電能替代納入大氣污染防治方案、能源發展規劃和地方發展規劃。結合污染防治,爭取出臺城市中心區關停燃煤鍋爐、淘汰老舊汽車等強制性政策。應爭取出臺電能替代項目及其配套電網建設資金補貼,分散式居民電采暖分線分表計量,并執行居民合表電價等激勵性政策。

  最后,大力傳播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形成示范效應,引導全社會改變用能習慣,使用清潔電能?梢酝ㄟ^現場宣傳會、技術交流會等多種方式,宣傳電能替代理念和技術,積極營造氛圍。

  2015年,要積極開展電能替代的商業模式、技術領域等前瞻性問題的研究和探索,通過創新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大力推進電能替代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中國與周邊國家擴大電網互聯互通潛力巨大
國家電網擬20億歐元入股意大利電網
國家電網提并網工程 分布式發電微網市場迎來春意
國家電網混改引爭議 “錢景”資產并未開放
國家電網前四個月完成電網投資近900億元
甘肅電力出臺電能替代三年規劃 明確發展方向
國家電網醞釀混合所有制改革 擬開放三個領域
國家電網副總工單業才代表:加快堅強智能電網發展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