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的棉花收儲時代,使得我國棉花生產把產量放在首位,無論是棉農還是加工企業,都忽視了棉花的內在質量。去年開始,我國棉花產業迎來市場化改革,棉花價格大幅下跌,內外棉價差不斷縮小。但有企業反映,新疆棉花馬克隆值高、衣分高、強力低等問題仍然突出,雖然價格降低,但只追求產量,生產出的棉花很難滿足企業生產高檔次產品的需要。為此,在1月20日召開的2015CNCE棉業發展年會上,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劉小南強調,我國棉花產業的現代化進程亟須加快。
會上,來自棉花和紡織企業、國內外涉棉組織機構的600多名代表共議新年度棉花市場的走勢、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政策的制定以及未來棉花產業的發展方向等熱點問題。
本年度,新疆棉的銷售進度整體緩慢,業內人士表示,質量差、價格高是主要原因。對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麻總公司總經理、新疆兵團棉花協會副會長梁東亞表示,新疆棉花銷售緩慢,不僅是價格因素,市場需求發揮的作用更大,尤其是需求萎縮非常嚴重。但不可否認的是,新疆棉的質量確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新疆兵團的棉花機械采收已達到68%,但與美國等先進國家相比機采棉的質量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是因為數量型、粗放型增長的意識根深蒂固。
新建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孔星隆認為,今后,兵團將加快品種選育和優化品種結構,提高棉花的內在品質,滿足紡織企業的不同需求;優化區域布局,堅決退出次棉區和低產棉區,在“十三五”規劃中,將棉花面積控制在800萬畝以內,皮棉穩定在120萬噸以上;進一步改進栽培,以適應機械栽培的要求,并且在殘膜治理、清理加工自動化改造方面下功夫。目前,兵團已經連續3年在一批企業中試點,進行自動化流程改造,加工皮棉的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皮棉的品質已達到手采棉的標準,今后將加大力度推廣。
新棉花年度棉花直補政策將有哪些變化?新疆發展改革委農產品和水資源價格處處長劉衛東表示,目前,以市場供需形成價格的機制效果已經顯現,國內棉價向國際棉價靠攏,企業的用棉成本下降。新年度的棉花直補政策制定,將以“能夠簡化的盡量簡化,需要監管的更加嚴格監管”為原則,特別是對虛開發票、轉圈棉、不入庫公檢的情況要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
棉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必然就要求棉花產業的現代化進程加快,棉花產業的發展,也一定是以適應棉紡織產業發展需求為準。劉小南表示,建設現代化的棉業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全產業必須堅持這樣的大方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強也認為,目前,國內經濟發展環境已經形成了倒逼機制,對整個棉業來說,市場化改革是整個棉業唯一的出路,如果在目前關鍵時期有所動搖,特別是在政策實施的方式上有所異化的話,那么帶來的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從國家層面來說,必須堅定不移的推動包括棉花在內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