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習近平主席兩提 “新常態”,明確中國經濟進入轉型關鍵期,各家紛紛預測2015年宏觀經濟走勢,多數認為“不太樂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陶企又該如何決策?
根據行業協會最新公布的陶瓷產量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前11個月,全國陶瓷磚產量即已突破100億平方米。即使產量較去年有所增長,在生產線不斷新增而庫存積壓嚴重的景象之下,陶瓷產業的產能發展也已接近極限。
目前的普遍預測為,2015年整體形勢與2014年下半年接近,同時在環保標準大幅提升并即將實施的“十三五”期間,陶業將出現大規模的行業洗牌。但這并不意味陶業已沒有發展前景。中國城鎮化進程還遠未完成,陶企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未來在內外部環境影響下,品牌與創新優勢突出的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并在市場競爭與行業洗牌中立于不敗之地。
在進入“經濟新常態”的轉折時期,即將到來的洗牌使得陶瓷行業的競爭愈加激烈。就2015年廣州陶瓷工業展目前展商報名的情況可以反映這一點。新之聯展覽給出的數據是,2013年工業展有700多家參展企業,超過九成的企業會在2015年繼續參展,而且大部分企業會維持原有面積,也有部分企業由于新品牌和新業務的拓展希望擴大參展面積。矛盾在于,主辦方接到了百余家新展商的報名,但是展館面積受限于8個館,總共有超過一萬平方米面積缺口無法滿足。由此可見,在此關鍵的轉型期,陶瓷行業還是不斷的會有新力量的涌入,這為實力的老牌陶企也帶來了創新研發的壓力。
總而言之,陶瓷行業發展的大方向不會改變。喊了多年的注重品牌營銷以及創新開發將不會再是一句空口號,而將會以生存壓力的形式迫使陶企付諸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