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即將在周二(1月20日)發布中國2014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市場目前普遍預計,中國第四季度GDP增速可能會放緩至7.2%,可能會創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小增幅,使得2014年全年GDP平均增速介于7.2-7.3%,進而顯著地低于7.5%的政府增長目標、并創最近24年來最低年度GDP增幅。
瑞銀集團(UBS)經濟學家團隊曾撰文稱,數據可能會表明,中國經濟仍然脆弱不堪,產出動能不溫不火,而通縮壓力則逐漸明顯。該行預計,中國2015年GDP增速恐怕會放緩至6.8%,不斷突出的通縮風險會促使中國央行(PBOC)在2015年至少降息50個基點。
中國央行已經在11月意外地降息、以便通過降低融資成本來支持經濟增長,為逾兩年來首次出現,并隨后放寬信貸限制以支持銀行業擴大信貸活動。但中國銀行業12月新增信貸恐怕仍然持平于11月份8530元人民幣左右的水平。
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NDRC)已經在2014年批準總額1.77萬億元人民幣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但眾多分析師認為,由于地方政府負債突出,既定的鐵路、公路和其他建設項目啟動恐怕還需假以時日。
中國央行(PBOC)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上周六(1月17日)表示,如果國際原油價格平均每年下跌10%,有望為中國實際GDP增長做出0.12個百分點的積極貢獻,但會導致年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度升幅(即通脹率)較基準情景下滑0.2-0.3個百分點、但2015年CPI漲幅可能會出現前低后高的趨勢。
同樣是在上周六,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顧問宋國慶預計,中國2015年GDP增幅有望高達7.3%,商品價格下跌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為這樣的預期提供支撐。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駐香港經濟學家Tiffany Qiu預計,中國央行有望在2015年第一季度降息35個基點至5.25%,并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50個基點,以支持中國經濟增長;2015年的出口增長前景恐怕并不會特別喜人,因為全球性需求實在難以顯著回升,房地產和企業投資可能會走軟,意味著進口增速可能也會不溫不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