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石油化工 >> 正文
國際油價暴跌背后玄機多 中國如何未雨綢繆?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5-1-14 19:25:39 用手機瀏覽

  國際油價連續下跌,對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帶來極大影響。價格下跌背后,各種論調紛紜。油價下跌對世界經濟和能源格局將帶來何種影響?油價下行壓力是否將持續?

  黃曉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安德魯•霍蘭德(美國智庫美國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

  埃利•哈巴比昂(委內瑞拉加拉沃沃大學教授,曾任委駐歐佩克代表)

  約翰•馬瑟索爾(美國經濟咨詢埃士信公司高級分析師)

  伊戈爾•尤什科夫(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首席分析師)

  國際油價為何下挫?

  歐佩克是否會救市?

  關鍵詞:供需失衡 美元升值 市場博弈

  黃曉勇:國際油價自去年夏天起大幅降低,市場供需趨于寬松是首要因素。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歐洲和日本經濟復蘇乏力,全球石油需求總體疲弱。另一方面,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實現了更具經濟效益的使用,世界原油產量正在增加:美國頁巖氣革命使其原油產量創30年新高;深海石油開采等新技術的開發和運用,擴大了石油生產領域;此前遭受戰亂的利比亞和伊拉克等國油田恢復開采;一批新的石油輸出國正在崛起,如墨西哥、巴西和哥倫比亞等——石油供給的多極化和總量的增加,客觀上有助于油價走低。

  此外,去年以來美國經濟好轉,逐步退出量寬,美元持續升值,給以美元計價的國際石油價格帶來下行壓力。石油的金融屬性明顯增強,當資本市場看空全球經濟和油價時,市場基本面因素被放大,形成油價持續下跌的慣性。

  伊戈爾•尤什科夫:交易所的悲觀情緒也給油價帶來影響。大部分世界原油實際上是通過幾個世界級交易所實現流通的,比如北海布倫特,而且大部分交易都是通過預先約定價格的紙面合同來進行。近期的石油暴跌趨勢嚴重影響了交易所中間商的心理,歐洲的經濟不振和美國的產能增加讓兩個能源消費主力購買石油的前景只會更趨負面,為了減少損失盡快變現,中間商只能選擇拋售。

  油價下跌不會在短期內結束。首先,美國和歐佩克在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前不太可能主動“停戰”;其次,就算雙方決定協商,但美國的能源企業基本都是私營的,政府相關指令能否有效傳達到企業,也是一個未知數。未來兩年內油價會在每桶75—85美元的區間內浮動。

  安德魯•霍蘭德:油價下跌的速度令人意外。問題不在于歐佩克是否會采取行動,而是沙特是否減產。歐佩克成員國意見不統一,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希望減產以促價格回升,但沙特日前已說服歐佩克成員國相信,不管價格跌到什么程度,減產都不符合該組織成員國利益。因此,沙特未來的舉動最值得關注。

  埃利•哈巴比昂:沙特認為,減產意味著讓出市場。要求歐佩克單純地削減產量來維持價格,那是靠不住的。歐佩克可以每天削減150萬桶石油的供應量,卻會因此失去對石油市場的主導能力,因為其它國家會乘機補充歐佩克讓出的市場份額,并迅速擴大它的石油生產能力。其結果就可能陷入降價、增產、再降價、再增產的循環周期,這是歐佩克不愿意看到的。爭奪市場是一場生死之戰。失去了市場,再想收復就難了。同樣,石油生產大國俄羅斯也不會從市場上撤走。

  目前,全球經濟還沒有出現清晰的恢復增長的勢頭,油價還可能繼續處于波動中。作為貿易商品,石油價格可能會下跌到每桶40美元或45美元,即便如此,利潤空間仍存在。油價下跌實際上是石油利潤減少。西方國家,也包括中國等新興石油消費國,都不愿意看到石油產業利潤暴跌,引發市場長期動蕩,危及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油價下跌只是階段性的。為避免石油輸出國經濟普遍受到重創,甚至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油價可能會在每桶70美元上下的水平逐步穩定下來。

  如何影響世界經濟?

  誰家歡喜誰家愁?

  關鍵詞:提振經濟 通縮壓力 結構調整

  安德魯•霍蘭德:低油價相當于把錢從石油生產者的口袋轉移到了消費者的口袋,而消費者通常會更快地把錢花出去,考慮到消費增長,低油價對經濟的提振作用很大。

  約翰•馬瑟索爾:低油價會給全球經濟帶來顯著的通縮壓力,將減少中央銀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時的顧慮。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通常要6個月以上時間才能傳導到供應鏈。預期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全球通脹壓力會非常小。

  黃曉勇:總體來講,油價下挫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正向積極的。1973—1974年的中東石油禁運、1979—1980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及1990—1991年海灣戰爭,均導致了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給世界經濟、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高油價帶來的物價持續上漲,容易使世界經濟陷入“滯脹”;而油價的適度下跌無疑有利于刺激消費,從而有助于全球經濟的復蘇。

  油價的下跌,本質上是一種財富的國際轉移,即產油國向石油消費國轉移一部分利益,此次油價暴跌給不同經濟體造成的影響可謂錯綜復雜。

  油價下跌對俄羅斯、伊朗、安哥拉等產油國的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和民生支出都會帶來比較明顯的沖擊。短期內,如果油價進一步下探,這些國家的財政狀況會面臨窘境。長期看,油價下跌還會迫使這些國家降低對油氣資源出口的依賴,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的多元化。

  對中國、日本等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或地區而言,油價下跌總體影響是積極的。一方面,油價下跌有利于石油行業中下游的精煉、化工類企業降低原料成本,但過快下跌會使企業背負沉重的庫存價損,直接影響企業利潤,同時沖擊這些石油進口國海外的能源開發投資。另一方面,油價大幅下跌使燃料費用迅速降低,私家車主及運輸行業從中獲益匪淺,一些高耗能行業會成為獲利大戶。普通消費者也會因為物流費用的降低而受益,由此帶動消費的增長。而物價回落又可以使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獲得更大的回旋空間。

  伊戈爾•尤什科夫:阿拉伯國家的產油成本固然很低,但也要看到,由于近年來不斷的社會動蕩使沙特等國提高了警惕,如今各國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國家安全、改善人民福利,這筆龐大的社會開支都是由石油收入來支撐的。有數據稱,在石油價格為每桶90美元時,阿拉伯國家才能較好地達到預算平衡。

  由于油價下跌,中國、日本等能源消費大國的國家開支大為降低,可以趁機大筆購進石油的同時,省下的資金也能投入國家其他經濟建設領域,這樣的紅利效應將持續一兩年。鑒于這些國家都是世界經濟的重要推動國,總體而言,油價下跌對于世界經濟的復蘇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油價對于美國的影響更微妙:一方面,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二大原油進口國,油價下跌,美國當然求之不得;但另一方面,油價下跌也會挫傷頁巖氣廠商的生產積極性。

  對于俄羅斯而言,油價下跌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悲觀的預測甚至稱俄經濟需要5年才能完全恢復。目前俄許多大型能源企業已重新開始考慮投資問題,而一段時間內的減產幾乎是必然的。不過,目前俄企業私有化正在進行,此前進展緩慢的一些國企出售事項可能因此而加速,讓政府獲得一些收入;俄羅斯也在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使能源貿易更加多元化。

  埃利•哈巴比昂:油價下跌減少了石油輸出國的出口收入,對單純依靠石油收入維持財政平衡的國家影響最大。石油每桶下跌12美元,俄羅斯一年就會減少4億美元收入,沙特每年減少8億美元石油收入。

  歐佩克成員中,有的具有應對油價走低的能力,但也有國家沒有做好應對準備。沙特、阿聯酋、科威特等國家外匯充裕,生產成本低,不怕石油降價。阿爾及利亞也表示可以承受油價下跌。

  和伊朗類似,委內瑞拉96%的外匯收入和75%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出口,因此,受油價走低的沖擊就很大,盡管目前還算不上遭受“致命一擊”。最近三四年,委內瑞拉沒有做好準備,并且設計和制定能夠應對國際油價變化的能源戰略規劃。委內瑞拉石油儲藏居世界第一位,但大部分是品質較差的重油,石油產業沒有取得明顯進步,公共石油企業生產效率低。委內瑞拉和伊朗一樣,都寄望于減產來維持油價,甚至犧牲一兩年的產量來恢復油價的穩定。

  是否威脅頁巖革命?

  是否波及新能源開發?

  關鍵詞:投資減少 盈利降低 有待觀察

  約翰•馬瑟索爾:頁巖革命是影響世界能源格局的最大力量,已削弱了歐佩克和其他生產國及組織對市場的影響力。

  埃利•哈巴比昂:上世紀70年代,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有一半的份額。80年代中期油價下跌打擊了石油生產國。到90年代,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崛起,對石油的需求迅速增長,拉動了油價。油價高漲刺激了對新能源和非常規能源的找尋。美國利用高科技的優勢成功開發出頁巖油/氣,產量從2007年每天1萬至1.5萬桶迅速增長到現在的350萬桶。頁巖油/氣的成功開發向傳統的石油生產出口國發出信息:油價繼續保持在每桶100美元的高水平是“不可持續的”。

  黃曉勇:市場分析認為,歐佩克堅持不減產的目的之一或許還在于試圖以低油價打擊美國的頁巖油生產,以迅速逆轉國際石油供需關系,打通油價上漲通道。美國頁巖油/氣的開采成本大致在50—70美元/桶,油價的進一步下行勢必挫傷美國為首的國家頁巖油/氣開采的積極性,也會使新能源開發的比較效益進一步下降,對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也形成一定沖擊。

  安德魯•霍蘭德:已經投產的油井會繼續生產,因為成本很低,但新鉆探的油井數量將會減少。此前,許多鉆井平臺從鉆探天然氣轉到鉆探石油,油價下跌后,一些平臺可能回歸天然氣鉆探領域。美國仍會有許多頁巖氣生產,一些公司盈利不那么好,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會離開。頁巖油/氣行業可能不會像以往那樣快速增長,但產量會維持在一個高的水平上。

  埃利•哈巴比昂:現在油價在每桶65美元上下,還處在可能的波動中。這是因為沙特等歐佩克成員國對非傳統油氣的平均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并不清楚。數據顯示,最大的10家非傳統油氣生產企業的股票行情最近下跌了10%至35%。不過,油價下跌對頁巖油/氣的投資和生產到底影響有多大,還需要繼續觀察。

  黃曉勇:一般認為,國際油價進一步大幅下跌的空間已經很小,即使再出現下跌也會是暫時的。如果油價進一步下探,俄羅斯與歐佩克減產的動力會明顯提高。一旦供需關系發生變化,國際油價可能會回調。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在未來一段時期石油需求仍可能呈較為疲弱之勢,油價大幅上行的空間也不大。但如果國際油價持續低迷,會導致新的石油勘探和開發投資大幅減少,未來世界經濟一旦進入中高增速,不排除油價出現較大幅回調的可能。

  “陰謀論”是否成立?

  中國如何未雨綢繆?

  關鍵詞:政治考量 不太可能 警示作用

  黃曉勇:一種說法認為,美國正利用國際油價下跌打壓俄羅斯。隨著金融市場對石油定價權的增強,美國的確有一些手段可以影響國際油價。無論是美元的升值,還是原油期貨市場的做空操作,都會對國際原油的期貨和現貨價格帶來沖擊。

  另有說法認為是沙特聯手其他歐佩克成員國,共同打擊開采成本相對較高的美國頁巖氣,使其減產或部分停產,從而減少全球石油供給,使油價將來進入快速上升通道。還有一些說法認為,通過打擊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美國提振美元,并打壓歐元,從而維持美元國際貨幣的強勢地位,同時打擊俄羅斯、伊朗等國。

  伊戈爾•尤什科夫:石油價格暴跌背后有政治勢力的考量這種說法是很有可能的。第一,油價在短時間內跌幅如此之快,本身就不正常。第二,受到石油價格下跌困擾的石油出口國主要為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而這些國家與美國和西方的關系向來不佳,尤其是烏克蘭危機以來,美國一直揚言對俄制裁,而利用石油打壓主要依靠出口能源創匯的俄羅斯經濟無疑效率極高。第三,如果美國的頁巖革命成功,美國未來甚至可以實現原油出口,由于誰都不想放棄目前已占有的原油市場份額,因此就只能打價格戰;而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國逐步實現能源獨立,沙特等能源大國對于美國的重要性將大大降低,甚至有可能被剔除出盟友的行列,這無疑是這些國家政府所不樂見的。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頁巖油/氣的開發扼殺在搖籃中,通過價格戰使處于起步階段的頁巖油開發商破產。

  安德魯•霍蘭德:世界不像“陰謀論”者想象的那么簡單。歐佩克決定讓價格下跌,主要是出于商業上的原因。沙特有良好的政府財政,其國有石油公司很強大,石油生產成本低,他們知道能夠比競爭對手承受更長時間的低油價。“陰謀論”不成立的另一個原因是,按照這一說法,美國的石油生產商也是受打擊的目標之一。能源市場并非真正的自由市場,存在政府利益。但美國所有的石油公司都是私營的,政府不可能要求這些公司增產或減產,低油價也會傷害美國的石油公司與其所雇用的工人。

  黃曉勇:種種“陰謀論”也提醒我們,中國需要加強對國際能源市場的研究能力,準確掌握國際能源市場的動向,并據此建立起相應的調控機制和對策,以應對石油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此外,中國還需要積極建立石油期貨市場,加強與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合作并在國際定價方面提升話語權。

  同時,中國還應該有條件地開放商業石油儲備建設,加強石油市場競爭主體多元化,并積極推動加快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基本面失衡壓力仍將制約油價上行 油價下行風險仍存
國際原油市場走向新型供需平衡
國際油價持續走低 中國鼓勵“藏油于民”
OPEC原油凍產協議再次落空 國際油價未來走勢如何
歐佩克或難達成限產協議 國際油價恐難獲支撐
歐佩克增產意愿強烈 國際油價漲勢放緩
世行預計今年平均油價每桶41美元
多哈會議產油國博弈凍產協議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