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商業資訊 >> 正文
事故致因理論在石油井下作業的應用研究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5-1-13 13:50:45 用手機瀏覽

作者:熊炎(中石油西南油氣田)
楊娜 (長慶油田公司生產運行處)
李富生(長慶油田公司第二采氣廠)
劉如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摘 要:石油井下作業由于其設備復雜,工藝繁多,環境惡劣等特點,是石油開采作業中最高危的部分。通常事故發生主要歸結人,設備及環境的因素。因此本文從事故致因理論的角度,結合井下作業的主要風險,對當今石油井下作業事故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管理和預防措施,從而為石油井下安全化作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事故致因理論;石油開采;井下作業;安全管理;

隨著石油產業的迅猛發展,石油開采量逐年增加。表層石油開采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因此開采深度逐漸增加,如今石油主要來源為井下開采。[1]但是,井下開采涉及設備量眾多,工藝繁雜,井下工作環境復雜,因此火災、爆炸甚至塌陷等災難性事故頻發。[2,3]安全生產也日益受到重視。因此,為確保井下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降低安全隱患,需要結合人,機,環境的因素,采用事故致因理論分析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對生產系統進行分析,一定程度上為井下作業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據。

1.事故致因理論模型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事故致因理論已進行了深入研究,針對各種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形成了多種理論模型。其中,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論,軌跡交叉理論及動態變化理論是較為成熟的三種事故致因理論。

1.1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論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論表明事故發生是一系列事件按次序發生的結果,該理論指出將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并說明了各個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其理論模型可用多米諾骨牌進行形象的解釋,如圖1所示。5張骨牌分別為:遺傳及社會環境、人的缺點、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事故以及傷害。[4]若其中一個骨牌被觸發倒下,則其余紙牌都會相繼被碰倒。但是如果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將連鎖反應中斷,便可預防事故的發生。

圖1 海因里希連鎖理論

1.2軌跡交叉理論

軌跡交叉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對傷害事故的發生都有重要的影響。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在各自發展過程中(軌跡),在一定時間、空間發生了接觸(交叉),能量“逆流”于人體時,傷害事故就會發生。根據該理論的思想,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改變其運行軌跡,使其不能與物的運行軌跡相交,則能避免事故發生。

1.3動態變化理論

動態變化理論指出系統內部的各要素如果發生變化,將會對整個系統造成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會導致不期望的能量釋放,也可能產生所期望的積極影響。但若要素變化導致了不期望能量的釋放,從而傷害事故發生,將會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因此在實際石油井下作業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變化的發生,從而保證整個系統的生產安全性。

2.井下工作事故致因分析

石油井下工作由于其涉及設備工具繁多,且工藝實施復雜,并且施工現場工作人員和環境具有隨機性強,變化性大的特征,因而管理難度大。因而井下作業成為石油開采的傷害事故的高發環節。事故主要包括物體打擊、火災爆炸等。

2.1操作規程未能落實

作業人員違反各類安全規定,不能做到及時排除物的不安全狀態及人的不安全行為,從而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石油具有易燃易爆的特點,而多數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是人的操作失誤及忽視安全警告,造成災難性事故的發生。動態變化理論指出,作業人員應該及時發現系統中變化,并加以排除,安全生產才能得到保障。

2.2作業人員主觀心態

作業人員主觀心態容易受周圍環境所影響,往往難以為管理人員所察覺。因此在管理上有很大難度。并且由于人員在井下作業中,對危險因素或者安全隱患無視,防范意識不足,及持有僥幸躲避危險傷害的心理,導致傷害事故人員傷亡的情況發生。由海因里希理論也可以看出,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主要原因,其中思想因素是不可忽視的主要原因,心理因素決定行為表現。

2.3安全資金投入不足

目前很多井下工作重視產出效益,忽視安全方面的投入,從而造成了井下作業事故發生,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遠遠高于其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因此安全投資在短期看來是支出,但長期來說,安全投資不僅能夠保障人員安全,還能減少設備損壞,可以大大減少損失,即屬于收益。因此安全投入對減少損失及長遠利益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

3.石油開采井下作業的安全管理

通過以上分析石油開采井下事故的致因可以發現,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人,設備,以及環境管理三方面的缺陷造成的。井下作業事故造成財產損失,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因此油田的井下安全化作業應該受到重視。結合石油開采井下事故的致因,相對的提出了以下三個預防管理措施:

3.1人的管理

井下作業事故大部分是由人員不重視安全作業或存在僥幸心理造成的[5],因此就要求企業能夠強化人員安全意識?梢詫ψ鳂I人員進行入崗前安全教育,使其清楚的了解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避免因缺乏安全知識或者習慣操作而造成事故;工作時,經常灌輸安全意識,當人們長期注重安全,卻沒有事故發生時,就會產生懈怠心理,這對安全是極為不利的。管理層也應當重視安全的重要性,致力于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只有全體人員時刻注意安全,才能減少事故的發生。

3.2物的管理

物的管理主要是對石油開采設備的管理,加大設備更新及維修上的資金投入,不但能實現高度自動化,減少現場工作人員數量,從而減低由人員失誤造成的事故傷害;還能盡早的發現因設備長期運行,而產生的故障,有效的避免事故的發生。由于設備落后或沒能定期維檢造成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應當加大資金的投入,解決石油開采井下作業設備問題,從根本上預防和降低傷害事故的發生。

3.3環境的管理

環境的管理可以分為企業內部環境和企業外部環境兩方面。企業內部的環境指人員的作業條件,如:通風條件,石油開采常伴有毒害和易燃易爆氣體的產生,若通風不好,極易造成人員中毒死亡或發生爆炸;照明條件,良好的照明條件可以防止因光線不好、視線模糊而造成的意外事故。外部環境主要指石油開采系統的管理體系,HSE管理體系是一種將健康、安全、環境作為考慮因素,系統的把有限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自我循環的、不斷提升的動態管理系統。[6]該體系的主旨是動態預警、及早發現、提前預防。HSE管理體系近幾年廣泛用于石油管理中,所以完善改進HSE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結論

在事故致因理論的基礎上,系統的分析了石油開采井下事故的致因。不難發現要想實現井下作業的安全,需要人,機,環境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企業內部需加強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訓,作業人員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識,完善石油開采管理體系等,落實每一個環節,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應當盡最大的努力,實現最大程度上的井下作業安全化。

參考文獻:

[1]  丁勇.淺析增強石油井下作業安全系數的途徑與方法[J].化工管理,2014,(21)

[2]  范天龍.淺談井下作業的安全管理措施[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04)

[3]  任培友,金鵬,趙常,等.石油開采井下作業的風險與安全管理措施[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20)

[4]  劉國愈,雷玲.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論與安全思想因素分析[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3,(01)

[5]  曹雪峰.淺談井下作業危害因素及安全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2)

[6]  李清鉅.石油井下作業HSE風險管理控制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國際油價暴跌背后玄機多 中國如何未雨綢繆?
美國能源部Imre Gyuk博士高調亮相中國
資源開放成就中國磁懸浮中央空調行業
斯派莎克中國新官網閃亮登場
美原油對歐佩克依賴度日益降低
俄能源部長:西方油企想走就讓他走 我們和中國合作
中國企業積極參加阿布扎比石油天然氣會議
中國應與美國需攜手推進亞太經濟合作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