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已習慣于高油價的世界經濟來說,此輪油價大跌改變了太多。在人們的想象中,石油生產者將會因油價下跌而受損失,石油消費者將會因油價下跌而得益。但問題不這么簡單。12月15日,中國石化聯合會中小企業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吳俞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油價持續大跌令國內煉油行業全面虧損,虧損總額甚至達到上萬億元。
據了解,紐約商品交易所2015年1月主力原油合約12月15日跌1.9美元,收于55.91美元/桶。這是主力合約2009年5月以來最低收盤價位。今年紐約油價累計已經暴跌了43%。在油價連動機制的作用下,國內成品油價格也迎來“十連跌”。多家機構認為,按目前原油現貨價格來看,12月26日成品油存在“十一連跌”可能。
“參考國際原油交易價格的國內成品油調價機制導致煉油企業高價買原油、低價賣成品油。我近日在與山東、廣東的地方煉油企業溝通時,他們紛紛表示因為巨虧已經準備停產!眳怯後獜娬{。
據了解,目前國內有一定規模的煉油企業達200家以上,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國海油、中國中化等央企外,還有數量不菲的地方煉油企業,這些企業的單套加工能力在200萬~1000萬噸/年。因為原油價格的連續下跌,目前國內煉廠報出的(隱性及表面的)虧損額已達上萬億元。
“國內購買的原油基本上按照80天以前的價格,但是國家的成品油定價只針對終端加油站,根據國際原油價格現價的變化,經7至10天一調整。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下跌43%,導致國內成品油價格‘十連跌’,但因為購油與加工不能同步,國內原油加工企業苦不堪言!眳怯後f。
“地方煉廠已經難以維持,而幾大央企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長此下去,將導致國內財政收入大幅減少!眳怯後獞n心忡忡地說。
面對記者的采訪,多位業內人士呼吁,國家在對成品油定價時應考慮到國內煉油企業從原油采購、運輸及加工全過程的周期,適當延長成品油定價周期,以減少企業虧損。否則連續虧損下去,將導致企業負債率大幅提升,良性資產縮水,最終極大地削弱國內煉油企業的競爭力。
在高油價下,我國規劃建設了一批煤制油、煤制烯烴等新型煤化工項目,投資者對“以煤代油”抱有較好的盈利預期。但在油價急速下跌之后,這些項目基本已無利可圖。
“油價下跌對新型煤化工行業影響很大,以往煤制烯烴利潤每噸低于1000塊錢就不算掙錢,現在基本掙不到錢了!焙颖币患颐夯て髽I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前些年迅速發展的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產業,在項目規劃時大多以油價70-80美元/桶作為盈虧平衡點。現在油價已全面跌破這一平衡點,業界的心理預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霸谟蛢r持續下跌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行業價格優勢就消失了,投入不要那么大膽了!眹夷茉淳衷珠L張國寶近日提醒企業。陜煤化集團一位負責人也建議,除了已經完成前期工作的項目繼續推進外,那些規劃但未開始實施的新型煤化工項目最好暫緩推進。
即使是被普遍認為盈力能力較強的神華寧煤集團煤化工項目,也感到了壓力。據神華寧煤集團副總經理姚敏介紹,按照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的可研報告,項目的盈虧平衡點對應的原油價格是53美元/桶。當時以原油價格86美元/桶測算,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均實現銷售收入266億元,利稅總額160億元。不過他同時表示,預測今后原油價格不會長期低于80美元/桶,因此應該不會對煤制油項目經濟效益帶來長期大幅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