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自身易碎的特點和運輸的局限性導致其銷售模式分為300公里內采用密集式營銷、300~800公里采用選擇式分銷、800公里以外采用獨家營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玻璃企業的銷售半徑為500公里。許多玻璃企業在建廠時主要依附于需求地,隨著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大規模發展與建設,玻璃企業在這一地區形成相當規模。河北(以邢臺市沙河地區為代表)、山東、江蘇、廣東的玻璃生產企業已具有行業代表性。
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平板玻璃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關于做好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產能力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建設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平板玻璃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環保部針對玻璃行業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等。在生產企業的布局、玻璃產業的工藝與裝備、玻璃的品種和質量、玻璃行業的能源消耗、環境保護、安全、衛生和社會責任、監督管理等方面做了嚴格的規定,提高了玻璃行業的準入門檻,控制了玻璃行業的產量及規模。
這個周期模型可以簡單描述為:經濟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玻璃價格上漲—經濟增長過熱—資產投資減緩—玻璃價格下跌—經濟復蘇刺激—經濟快速增長。2004年、2007年、2010年、2013年都是玻璃行業的繁盛時期。玻璃行業對建筑行業的依賴性較高,相關數據顯示,典型的90平方米的住宅要使用約20平方米的玻璃。今年國家對房地產實行了新的調控政策,整個建筑市場需求量大幅減少,玻璃行業由此也進入了衰退期。
2014年上半年,玻璃的高低端市場走向完全不同,與平穩運行的高端市場相比,低端的平板玻璃市場運行并不佳,4、5月利潤僅為4.6億元,與一季度相比,下降幅度65%,主要原因在于產能嚴重過剩、庫存增加導致的價格下滑。在現貨市場表現不佳的情況下,期貨市場延續低迷行情,主力合約持倉量下降,價格跌破1000元/噸,處于玻璃期貨上市以來最低點。
效益不佳。今年前上半年,規模以上建筑玻璃與技術玻璃制造業共實現利潤總額56.7億元,其中產能占較大的平板玻璃卻只實現了17.9億元的利潤,技術玻璃實現利潤39.7億元,平板玻璃運行并不理想,4、5月利潤僅4.6億元,與一季度相比,下降幅度65%,主要原因在于產能嚴重過剩、庫存增加導致的價格下滑。說明平板玻璃持續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繼續遏制新增產能,才是遏制效益下滑的有效手段。
產能過剩。截止到2013年底,全國共有浮法玻璃生產企業89家,已投產浮法玻璃生產線300條,其中在產生產線240條、停產冷修生產線60條;浮法玻璃總產能為11.33億重箱(其中在產浮法玻璃產能為9.11億重箱,停產冷修浮法玻璃產能1.6億重箱,建成待點火產能0.62億重箱),加上壓延玻璃及其它工藝玻璃,平板玻璃總產能達到12.5億重箱。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平板玻璃實際產量為7.8億重箱,產能利用率為62%。今年上半年,新建成投產浮法生產線11條,產能5200萬重箱,更加劇了產能過剩狀況。
庫存高位。過高的產能推高了企業的庫存水平。依據平板玻璃連續性生產的特點,企業保持合理庫存有利于抑制市場波動,也是生產過程和開展營銷的常態。但是庫存過高將會占用大量資金,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生產將不能維持,導致企業倒閉。目前,平板玻璃企業庫存量大多達到20天產量的水平,個別企業甚至超過30天,使行業面臨2010年以來最高的庫存壓力。
價格走勢。目前我國玻璃行業價格完全市場化,價格波動幅度相對較大。以5mm浮法玻璃為例,2008年其月平均價格最低為12月份的57.3元/重量箱,最高為3月份的70.2元/重量箱,年內最大波動幅度接近22.5%。2009年月平均價格最低為2月份的48.40元/重量箱,最高為12月份的80.34元/重量箱,年內最大波動幅度接近66%。2010年受建筑行業的利好影響,玻璃價格整體維持在高位運行,年內最低價格為4月份的68.8元/重量箱,最高價格為1月的84.3元/重量箱,最大波動幅度為23%。而到2011年月平均價格最低為12月的57.6元/重量箱,最高為1月份的71.7元/重量箱,最大波動幅度為24%。2013年7-8月份最高為80元/重量箱,最低是12月份為75元/重量箱。2014年9月份最高為70元/重量箱,最低是11月份為53元/重量箱。
玻璃行業還存在很多其他問題。如玻璃的保質時間長短不一及玻璃自身的品質良莠不齊,深加工行業所使用的原片玻璃存在質量問題較多;玻璃重量大,搬運過程中易碎及不易存放等因素造成所需存儲空間較大、裝卸難度較大、運輸成本過高;許多玻璃加工企業因價格波動及供應、采購等問題,需動用足夠資金備貨,造成較高的資金占用情況等。這些問題制約了玻璃及加工行業的成長與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