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炭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仍面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最近煤炭企業70%左右虧損,表明煤炭工業在控制總量、調整結構、安全生產、清潔利用、深化資源改革等方面,還面臨著重大挑戰。
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天然氣及煤炭清潔利用國際合作論壇”上,煤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劉文革指出,煤炭是中國能源的“命根子”,必須堅持以煤炭為主的發展思路,實現煤炭高效清潔利用,這是目前為止煤炭工業的惟一出路。
煤炭仍有發展空間
國家安全總局煤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佑國介紹,我國煤炭消費主力一個是電力、一個是能源、一個是化工。其中,發電用煤占到煤炭消費的55.7%,而主要發達國家發電用煤占到煤炭消費的90%以上。目前,我國煤炭消費兩個行業仍有發展空間,一個是電力,一個是煤化工。2013年,我國電力消耗煤炭21億噸,根據預測,電力消耗煤炭峰值能達到27億噸,還有6億噸的空間,F在,我國煤化工比較熱,如果按照各省的規劃和準備的項目來看,煤化工還可以用煤10億噸,但實際上不可能達到。
根據預測,我國煤化工最多消耗3.5億噸,現在已經消耗1億多噸,還有2億噸的上升空間。而鋼鐵和建材煤炭消耗已經到了峰值,到了平穩階段,再下來是下降拐點。但是鋼鐵、建材耗煤峰值和電力不是同步的,鋼鐵和建材耗煤峰值下降,電力耗煤峰值就上升,煤炭的消費結構就會發生變化。
賀佑國指出,我國煤炭需求峰值預計出現在2020年,峰值水平為45億噸,而我國現在煤炭產量37億噸,進口3億噸,消費量36.5億噸,實際消費量已經達40億噸。從需求的角度來說,現在的煤炭消費已經接近峰值,不過仍要增長10%~15%,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煤炭發展瓶頸是環境
不可否認,我國煤炭遇到了發展瓶頸,從這幾年的霧霾可以看到,真正約束煤炭消費峰值的不是消費,也不是生產,而是環境。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衛東認為,我國的能源消費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個量的問題,還有一個質的問題,我國面臨最大的挑戰已經不是能源供給的問題,而是環境可否持續的問題。因此,煤炭的清潔利用是對我國目前能源最大挑戰的課題,也是世界最難、最大的課題。
我國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方面,一是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2013年入選能力達到23.5億噸,入選量達到22.14億噸,入選率達到59%。二是加強礦區生態文明保護,減輕煤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提升煤炭清潔生產水平,以及推廣保水、煤瓦斯共采的技術。三是煤炭綜合利用,2013年煤矸石的利用率達到65%,礦井水的利用率達到了64.6%,煤層氣、瓦斯抽采量逐步提高,2013年煤層氣抽采量150億立方米,利用率68%,同比增長10%和17%。四是燃煤清潔發電,通過燃煤發電機組的效率,包括環保、排放標準,能夠達到燃氣標準。
北京國能中電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白云峰認為,燃煤之后的污染,需要進一步通過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投入使用,降低到近零排放。更關鍵是達到近零排放的同時,要實現能耗的降低,這是技術上必須要遵循的道路。就是說,未來治理污染的技術一定要降低能耗,而不能形成新的過大能耗,否則就是得不償失。
煤炭必須清潔利用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胡衛平表示,能源現實主義和能源理想主義之間的平衡,應該從國家環境治理,通過清潔能源這種方式更好地把原來的臟能源通過商業化手段變成同樣可以清潔利用的能源。
煤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劉文革指出,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都為我國實現煤炭的潔凈發展、潔凈利用提供了很強的動力或者外在的需求,只要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改造合適,就能夠實現清潔化利用。
下一步,我國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方面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煤炭清潔開發與利用并舉,貴在利用。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著重推動煤炭生產和利用方面的變革,以生態容量作為基礎來確定煤炭生產能力,重點支持煤電一體化,實現大型煤炭基地;煤電一體化和煤化工一同建設,促進煤炭由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舉轉變,推動煤炭利用方式變革,發展循環經濟。
第二、推進煤炭清潔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適當加快煤炭的清潔利用。在當今煤炭消費量大,未來還將增加的情況下,煤炭清潔利用和高效發展需要統籌考慮,重點要加強煤炭行業節能減排,加強下游火電、鋼鐵、石油等重點耗煤行業的脫硫脫硝、除塵等改造工程,加強能源品質管理,初步提高原煤質量。
第三、處理好長遠和現實的關系。能源優化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當前,我國煤炭發展仍然面臨著生產方式粗放等問題,但煤炭的開發利用是全生命周期過程,不僅涉及到煤炭本身,還涉及到煤炭下游比如電力、冶金、建材和化工等多個耗煤行業,因此在能源結構調整和優化方面,要正確處理好長遠和現實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