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公布了最新行業PMI指數(即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10月份鋼鐵行業PMI為46.0%,環比9月回升2.4個百分點;行業整體形勢呈現小幅改善趨勢。同一天,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發布10月份我省鋼鐵行業PMI為43.8%,環比上升1.6個百分點。
作為宏觀經濟重要先行指標,PMI指數涵蓋企業采購、生產、流通等各環節,向社會展現出了一個產業乃至整個宏觀經濟的走勢。
在這個天氣漸寒的季節,鋼鐵市場的小幅改善,對于河北鋼鐵產業意味著什么?
行業PMI指數回暖難改鋼價弱勢格局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調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鋼鐵行業PMI指數為46.0%,較上月回升2.4個百分點,結束了之前的兩連降,顯現出鋼鐵行業整體形勢略有改善。
發布這一消息的11月1日是個周六。兩天后的股市上,鋼鐵板塊相關個股表現活躍,截至收盤時,鋼鐵板塊平均上漲2.78%。其中,有5只股票漲停,河北鋼鐵也上漲了7.14%。
而在河北,11月1日,省冶金行業協會發布10月份我省鋼鐵行業PMI指數為43.8%,環比上升1.6個百分點。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分析認為,當前國內鋼材市場積極因素正在增多,穩增長力度增強,環保治理制約鋼廠生產,鋼材出口繼續保持高位,短期內供需關系趨于改善,加大了鋼市回暖的概率。
然而進一步的觀察和分析可以發現,河北鋼鐵行業所面臨的形勢,與全國大趨勢相比較并不完全吻合。
首先,10月份河北鋼鐵行業PMI指數雖然出現上升,但同全國的指數相比,還存在2.2個百分點的差距。具體分析各分項指數,河北在多方面也表現出自己的獨特性,其中,全國的生產指數下降,而河北的指數則在上升;全國的新訂單指數在回升,而河北的則在下降。專家視野中,這意味著河北鋼鐵行業供大于求的狀況要更嚴重一些。
對于河北的數據,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大勇分析認為,10月份國內鋼市受進口鐵礦石價格跌幅趨緩及APEC會議限產減排預期,鋼材供給壓力略有緩解,所以鋼材市場價格有所回暖。
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也注意到了宏觀政策對鋼鐵行業帶來的利好:中央布局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定向調控夯實穩增長基礎;各地紛紛取消商品房限購,各銀行也在放松房貸條件;國家發改委在21天內連續批復了總投資達6933.74億元的21個基建項目等。
沒有誰不期待著市場回暖的信息。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預測,11月上旬鋼價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但其同時提醒,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經濟總體形勢依然嚴峻,天氣逐漸變冷,北方市場即將轉入消費淡季,成本支撐偏弱,這將令市場充滿變數。預計11月中下旬以后國內鋼價或將重歸弱勢。
省冶金行業協會的有關專家表示,隨著鋼鐵企業盈利下滑,全行業步入盈虧平衡線邊緣,企業庫存持續高位,行業資金狀況未能緩解,鋼市氛圍依舊偏弱,弱勢格局短期內不會得到明顯改觀。
產業形勢嚴峻市場并不樂觀
11月8日,山東鋼鐵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1月至9月,山東鋼鐵凈利潤虧損9.91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1.2億元相比大幅增虧。
關注這一消息,宋繼軍表示,總體形勢依然嚴峻的中國鋼鐵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企業間對決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會有一批企業退出市場。
之所以認為鋼鐵產業的形勢依然嚴峻,宋繼軍分析認為,有三方面因素:鋼鐵產能過剩繼續存在,價格低迷影響企業利潤,外部環境很不理想。他認為,鋼鐵企業的市場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經營困難將長期存在,鋼價總體處于低位,環保治理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的局面仍將持續。
宋繼軍預測,鋼鐵產業嚴峻的形勢會持續下去,甚至整個2015年都不容樂觀。他說,對于河北眾多民營鋼鐵企業來說,當前可以選擇的路只有一條——千方百計降成本。不降成本就難以盈利,就難以存活。
專業人士眼中,這個“成本”指向的并不是焦炭和鐵礦石價格,因為原材料的價格與鋼材的價格間呈現正相關,起到支撐鋼材價格作用。今年以來正因為原材料價格下降,才使鋼材價格出現連鎖反應。
宋繼軍告訴記者,近來他對武安的鋼鐵企業進行了實地指導,讓歷來粗放式經營的一些鋼鐵企業開始精細化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經營水平,使有的企業最近兩個月獲得了幾千萬元的盈利。
這的確是個對企業充滿考驗的階段。邢臺龍海鋼鐵停產已經一年了,這家當地最大的民營企業,擁有固定資產38億元,年銷售收入曾超過100億元。
關于該企業停產的原因,當地政府和企業并未給出官方解釋,流傳的說法是企業資金鏈出現斷裂。業界的解讀中,多認為其停產是鋼鐵行業整體破產重組、重新洗牌的前奏。
事實上,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行業正在面臨環保和信貸的雙重壓力,業界認為,這場淘汰賽中,能留下便不易了。如此境況下,宋繼軍認為,對于鋼企來講,容不得絲毫松懈,也不能出錯任何一張牌。
按照國家政策,到2015年1月1日,鋼鐵工業要執行新標準中的新建企業排放標準。業界人士測算,要達到國家新的排放標準,初步估算噸鋼環保投資比重需要由此前占總投資的6%左右增加到13%,而噸鋼運營費用也要由約140元增加到約200元。
怎樣才能成為最終留下的勝者?省冶金行業協會提醒鋼企,必須樹立完全市場化的新思維,堅持改革創新,強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在提升品種質量,穩定產品性能,發展精品、高端產品以及產業鏈方面,滿足下游用鋼企業不斷提出的新需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實現無中生有,有中生新。
產業結構調整面臨深層考驗
10月17日,河北鋼鐵集團石鋼公司分別與石家莊市政府、井陘礦區政府簽訂石鋼環保搬遷產品升級改造項目合作協議。
石鋼搬遷,一個已經討論多年的項目,終于啟動了。實際上,這也是《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自6月30日被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后,河北針對鋼鐵行業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
作為一個鋼鐵大省,河北鋼鐵產業調結構任務之重,前所未有。而今,以石鋼搬遷為首,《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所涉各項任務正在逐步落地。
在宋繼軍看來,《方案》落地的過程,也是遭遇各種深層次的挑戰和考驗的過程。
壓減產能,是河北鋼鐵產業調結構第一任務。為推進這項工作,河北將淘汰落后產能的范圍擴展到了450立方米高爐和40噸轉爐。宋繼軍觀察發現,這兩種爐子,恰好是河北前幾年發展鋼鐵產業的主力爐型,按這一標準,河北淘汰落后產能的范圍將涉及全省40%的民營鋼鐵企業。覆蓋面如此之大,淘汰產能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也是河北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宋繼軍透露,2009年他在相關課題中提出,建議對武安、遷安、豐南等區域民營鋼鐵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當時這些區域民營鋼鐵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布局比較集中,在大的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但內斗卻很嚴重。
然而,5年之后,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上述三地的產能出現變化,如遷安涌現了三四家產能七八百萬噸的企業,而且平山、廊坊等地的鋼鐵產能也都發展到了千萬噸以上。新形勢下,均衡各方利益,推進兼并重組顯得更為不易。
在城市鋼廠搬遷方面,石鋼因自身實力和省會城市對環保的迫切要求,而獲得了先機。而在其他區域,擬搬遷企業卻面臨著重重困難。
宋繼軍認為,如果鋼鐵市場形勢較好,搬遷企業可以實現當年搬遷、當年投產、當年償還債務。但如今市場形勢不好,維持盈利都十分困難,搬遷所需巨額資金難以籌集,即便籌集到了,巨額的財務成本也會使企業微弱的利潤難以支撐。
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并非易事,來自省冶金行業協會的信息顯示,國家倡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我省的有關混改方案將讓市場發揮最大作用。協會建議,河北鋼鐵行業要用好、用足這一政策,從而實現省內鋼鐵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
顯然,在缺乏有力的市場需求的大形勢下,鋼鐵業告別“寒冬”并不容易,對一次PMI指數回升,更應看作是一次產業提醒,它提醒人們,結構調整到了必須攻堅的時候了。
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于勇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鋼鐵行業進入以低價微利、產能過剩、需求不旺為特征的新常態,已經到了生產關系重新適應生產力的大變革時期。他表示,改革開放以來,鋼鐵行業雖然進行了多次改革探索,但發展最快的還是裝備和規模,經營理念、市場化進程相對滯后。這就出現了在技術裝備等“生產力”層面逐步與國際接軌,但在理念、模式、體制、機制等“生產關系”層面不能與之相適應的矛盾。如果不徹底解決鋼鐵企業“生產關系”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問題,繼續抱著傳統的思維定式和經營模式不放,就難以生存發展。
如何應對行業出現的新變化?于勇認為:“徹底顛覆計劃經濟體制和高盈利期固化下來的管理運行模式、體制機制障礙,追趕在成本結構、工藝水平、產品結構以及分配制度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差距,全面推進市場化改革,最大限度去行政化,用市場手段激發企業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活力,是鋼鐵企業應對當前困境、實現脫胎換骨轉變的根本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