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鋼材消費需求量大幅下降,有專家稱,中國鋼鐵工業的調整,預計還要花10~2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工信部披露的“投資增速大幅回落”數據,似乎給萎靡的鋼市帶來一線曙光。
近日,工信部發布的《2014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上半年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穩中向好,但基礎不夠牢固,下行壓力較大。其中,采礦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4.6%。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投資增速大幅回落,鋼鐵、有色冶煉投資分別下降12.8%和7.3%。高耗能行業投資、生產增速明顯放慢,粗鋼、十種有色金屬和水泥產量分別增長3%、5.4%和3.6%。
業內人士指出,數據背后的意義是,鋼鐵業長期以來難以控制的產能擴張沖動終于得到抑制,化解產能過剩效果開始顯現。
在產能過剩行業投資大幅回落的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結合上半年中鋼協注冊的88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經濟效益特點發現,因產能嚴重過剩、市場供大于求狀況未有改觀,今年以來,鋼鐵企業所面臨的生產經營形勢依然嚴峻。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效益總體好轉,但盈利水平偏低,主業仍然虧損。
據中鋼協數據,今年上半年,列入協會財務指標統計的88家企業集團,有25家虧損企業,虧損額76.77億元,同比減虧15.7%。其中虧損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有7家,虧損額為53.22億元,占虧損額的69.32%。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8131億元,同比增長1.12%,小于相對應的粗鋼產量增幅;中鋼協注冊的88家企業的利潤總額為74.8億元,同比下降30.3%;銷售利潤率同比雖然有所提高,但仍在較低水平,僅為0.4%。
中鋼協副秘書長屈秀麗指出,從利潤總額構成情況看,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利潤仍然虧損,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仍是企業效益的主要來源。對于鋼鐵后期行業走勢展望,屈秀麗認為,從鋼鐵行業情況看,由于產能過剩明顯,鋼產量居高不下,鋼材價格難以大幅提高。近兩年,鋼鐵行業投資每年都在5000億元以上,今年上半年雖同比下降,但投資額度仍較大,必將陸續形成新的產能,致使粗鋼日產量不斷創歷史新高。在需求增長放緩的情況下,產量居高不下,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短期內難以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