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聯合會統計數字顯示,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但建材產品需求仍保持較大規模且有一定程度擴大;主要產品產量增速下滑,但仍然保持增長。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11.4億噸,同比增長3.6%,6月份當月全國水泥產量2.3億噸,同比僅增長0.8%,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最低月同比增長率;平板玻璃產量4.1億重量箱,同比增長4.7%,6月份當月全國平板玻璃產量7033萬重量箱,同比下降1.9%。商品混凝土、石膏板、大理石和花崗石板材、技術玻璃等建材主要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
受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減少、重點工程逐步收尾及降雨等氣候性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建材市場需求走弱。水泥、平板玻璃新增產能的加快釋放,市場供需失衡特征顯現,產品價格持續波動下滑。從近幾年的水泥出廠價格的走勢看,每年的4月和5月水泥價格都有一個回升的過程,然而今年水泥價格卻持續下滑,下行壓力日益顯現。今年以來,平板玻璃價格也呈現持續低位下滑態勢,6月份平板玻璃價格已降至每重量箱68元,創2012年9月份以來的最低,部分平板玻璃企業已處于虧損邊緣。上半年,水泥產銷率98%,比年初下降0.9個百分點,庫存增加7%;平板玻璃產銷率85%,比年初下降3.7個百分點,庫存增加35%。
資金緊張問題日益突出。隨著國家對產能過剩行業關注度不斷提高,金融系統對水泥、平板玻璃行業將越趨嚴格對待,難貸、惜貸現象頻繁顯現,部分企業甚至出現銀行抽貸的情況。今年3月份以來,國內貸款在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所占比例呈下降態勢,且降幅逐漸加大。今年前6個月,國內貸款在資金來源中占比7.7%,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此外,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過剩行業貸款利率不斷提高,部分企業貸款利率在銀行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5%~20%,企業融資成本不斷增加。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已成為水泥和平板玻璃企業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今年以來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矛盾依然突出,已成為影響當前建材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截至6月底,全國建材工業應收賬款凈額達到4530億元,同比增加676億元,增長10.5%,應收賬款凈額已占到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21%。其中,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應收賬款凈額達到2026億元,同比增加345億元,增長4.9%,應收賬款凈額已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45%;水泥制造業應收賬款凈額為793億元,同比增加65億元,增長12%,增幅超過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增幅5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凈額已占到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17%。
隨著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的不斷努力,建材工業遏制產能過剩工作得到不斷推進,今年上半年水泥、平板玻璃新增能力比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緩。截止到今年7月上旬,全國新增水泥熟料生產線17條,新增熟料生產能力2600萬噸,新增水泥能力5000萬噸,與去年同期新增水泥熟料生產線49條、增加熟料生產能力5500萬噸、增加水泥生產能力8000萬噸相比有所下降;10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投產(復產1條),新增平板玻璃生產能力3000萬重量箱,去年同期新增14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新增平板玻璃生產能力5300萬重量箱。盡管水泥平板玻璃新增產能速度有所放緩,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新增產能的釋放壓力仍然龐大,產能過剩壓力仍不能認為已經得到根本性改觀。目前,全國平板玻璃生產能力達到11億重量箱,上半年平板玻璃能力利用率75.2%,低于去年上半年水平(76%);且產能釋放速度有所加快;全國水泥熟料生產能力18.9億噸、水泥生產能力34.2億噸,上半年水泥能力利用率67.6%,低于去年上半年水平(70%),化解產能過剩工作還遠未到可以松懈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