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自9月1日起將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同時放開進口LNG 氣源價格和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出廠價格政策,上述供氣企業可與下游用戶單獨簽訂購銷和運輸合同,氣源和出廠價格由市場決定。
本次調價基于2013年6月發改委發布的氣價方案,方案內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調整了天然氣價格,本次的調價是進一步拉近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差異的重大舉措。
據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本世紀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天然氣資源對進口的依賴逐步放大,價格也嚴重失衡,因此天然氣調價勢在必行。
天然氣發電直面“難關”
在瀏覽相關消息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到,雖然本次調價旨在增加企業開采積極性,例如對于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氣田開發,但顯而易見作為“用氣大戶”的企業確實因為本次調價而增加了不小的能源成本。
在這其中,對使用天然氣發電的行業影響首當其沖,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上網電價下調的政策已經敲定,下調幅度在0.01元/千瓦時左右。同時,經過專業人士測算,在本次氣價上調的影響下,若按氣價上漲0.4元/立方米計算,則發電成本會上漲約0.09元/千瓦時。一邊是氣價的上調,另一邊是電價的下落,這勢必會對天然氣電廠的效益造成巨大的打擊。
能源成本間的博弈
同樣在最近,各地煤價紛紛下調,發改委也多次召開了煤炭行業脫困會議,面對產能嚴重過剩的煤炭行業,煤炭的價格已幾近降到了“冰點”,雖然相比天然氣,煤炭的能源轉化效率較低,同時還伴有嚴重的污染物排放問題,但目前大環境下造成生產成本的巨大差距或許能拉近兩種能源的距離。
在7月底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規范煤制油、 煤制天然氣產業科學有序發展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大力發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適度增加油氣替代、實現煤炭高效清潔利用。由此可見,煤炭行業也在朝著清潔高效的方向發展。當我們很好的規避了煤炭的污染及能效問題后,“煤”與“氣”間的博弈或將成為未來我國能源行業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