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半個世紀里,紡織業在中國既是傳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為國民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近年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改革,使紡織業面臨的問題進一步凸現,阻礙了中國紡織的發展,下一步當何去何從。
據悉,2013年前10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整體呈現較快增長態勢,累計出口2335.6億美元,同比增長11%,超過全國外貿增長總水平。其中紡織品出口877.6億美元,增長約11%;服裝出口1458億美元,增長約12%。全年出口突破3000億美元。但是業內人指出:大企業、自主品牌企業、內銷企業訂單相對充足,所以產量比較可觀,而中小微型企業困難則較為明顯,尤其是出口加工型小微企業,出現了明顯的訂單減少?偨Y一句:2013我國紡織發展不容樂觀。
棉花產業為阻力
對于當前紡織業越來越惡劣的環境,高勇無奈地表示,棉花問題仍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據了解,自2011年年底開始,棉價開始猛跌,跌至26000元/噸左右時,包括紡織企業在內的許多企業,都希望國家能出臺政策托市,收儲政策應運而生。當時的棉花價格基本穩定在20000元/噸左右,國內棉花價格因此得到穩定,但國際棉價繼續下挫,一度跌至13000元/噸以下,去年大半年時間,國內外差價維持在6000元/噸左右。但隨著政策的繼續實行,且收儲力度廣度不斷加大,導致市場棉花供應緊缺,既沒有達成惠及棉農的目標,又傷害了紡織企業的經營訴求。
高勇表示,只有實行針對棉農的直補政策,才能打破現有的棉花產業困境。
其實中國紡織行業仍面臨著一些困難不止是棉花產業困境,還有:成本持續攀升,產品價格有走低趨勢,紡織業內部也出現了無序競爭以及一些結構性和階段性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以上這些都要引起重視;此外,如何讓紡織行業重新走向世界再創新高,需做好以下幾點:
1、技術投入繼續跟進
產業和產品結構積極調整,品牌朝著“叫得響、擦得亮”的目標打造,創新在如今的紡織企業眼里已不是當年等等看看的猶豫之舉,而是關乎企業生死的必然選擇。
2、政府與行業共同努力
要在引導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提供足夠的信息來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要實現轉型升級,實現紡織業從大到強的轉變,需要政府、行業跟企業共同的努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中國紡織行業將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積極促進棉花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其次是,盡管中國化纖產量已占世界總產量的約七成,但是大路貨多,差別化纖維少,出現了結構性過剩和階段性過剩,故此要大力推進化纖行業的轉型升級;
第三,當前從節能減排、循環經濟角度看,纖維的回收回用比重小,未來中國紡織業還將加快突破廢舊纖維制品的再生利用,立足于廢舊纖維制品的資源化;
最后是,完善中國紡織原料服務保障體系。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認為,除了品牌貢獻和科技貢獻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可持續發展,即資源、環境和人才,“這幾個方面是要作為戰略基點來全力推進的,多方合力才能真正推動紡織業由大變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