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2014年全國浮法玻璃均價走勢中可以看出,2012年與2013年的全年價格走勢基本是一致的,尤其是上半年5-6月份市場啟動初期以及下半年傳統旺季的上漲行情十分明顯。而2014年從年初至7月底,價格走勢幾乎是處于持續下滑的狀態,這與2011年的行情走勢非常相似,但同期的價格卻比2011年低了很多,普遍在250元/噸以上,多者達到300元/噸。
2008年的金融危機過后,政府四萬億的投資救了房地產,隨之而來的是房地產的高速發展和房價的節節攀升,同時也帶動了房地產相關行業的發展。玻璃行業75%以上的需求來源于房地產,因此在此期間表現更是活躍,行業景氣度不斷上升,盈利能力大幅提高,這刺激了很多企業投資玻璃行業,玻璃生產線更是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出來。
其實,早在2009年,國家已經出臺過相關文件抑制平板玻璃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但這些文件多是針對工藝較為落后、對產能貢獻度較小的格法玻璃生產企業,對工藝先進、產能較大的浮法玻璃企業幾無影響,所以浮法玻璃新增產能仍在持續增加。
而另一方面,為了防止房地產投資過熱、促使房價回歸理性,國家開始對房地產實行一輪嚴于一輪的調控政策!跋拶彙薄ⅰ跋拶J”等政策的嚴格執行,嚴重制約了購房需求的釋放。2011年下半年開始,成交量開始暴跌,當年“金九銀十”落空,并導致全年成交量走低,給市場帶來了陰影。
一方面是供應量的持續增加,一方面是需求量的縮水,玻璃行業被夾在中間舉步維艱,因此便出現了上圖所示的2011年的持續下跌行情。但是,即便如此,新投產生產線仍未剎住車,2011年新增生產線達30條。當然在如此低迷的行情和激烈的競爭下,冷修、停產的生產線也達到了33條,如此核算下來新增產能并不多。
2012-2013年可以說是玻璃行業恢復的一段時間,從以上2010-2014年房地產累計開發投資增速對比圖中也顯示出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投資增速有了小幅回升,這對玻璃行業毫無疑問是重大利好。尤其是2013年下半年玻璃價格上漲迅速,企業扭虧為盈,同時也帶動了一批新建生產線投產,據卓創資訊統計僅2013年新增生產線就達到了34條,新增產能約1.4億重量箱。
進入2014年,國家并未出臺新的房地產相關調控政策,但是房地產的下坡路卻比近年來實施調控政策時走得快的多。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逐月下滑,由年初1-2月份的19.3%下滑至6月份的14.1%;新開工面積更是全部負增長,雖降幅逐月收窄,但6月份仍是下滑了16.4%。有地產專家認為,與2011年的政策性調整不同,2014年的調整是源于市場的內在力量,屬于非政策性調整,因此調整幅度可能更大,調整時間可能要更長。
2014年的玻璃市場,并未能如愿在2013年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而是在年初嘗試上行無果后,直接進入了快速下滑通道。截至7月底的全國浮法玻璃均價已比年初下跌約347元/噸,跌幅23.22%。玻璃生產企業的日子也很難熬,目前銷售價格早已跌破了企業成本線,每月虧損幾百萬的企業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企業虧損額逾千萬。如果說2011年是“不堪回首”的,那么2014年玻璃市場的蕭條及行業虧損程度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傳統旺季已臨近,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玻璃市場行情好轉的希望仍是十分渺茫。雖然生產企業生產線放水的消息不絕于耳,但是對于供應量巨大的玻璃行業來說暫時也僅是杯水車薪。市場低迷、企業虧損的現狀或將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整而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