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石油化工 >> 正文
新一輪石油危機爆發幾率分析 中國應當警惕
來源:中新網 時間:2014-7-16 14:46:41 用手機瀏覽

  在當前,過度的炒作伊拉克的混亂將造成嚴重石油危機是沒有意義的,也是沒有現實證據做支撐的,石油價格只會在小幅度范圍內進行波動。當然,這不意味著中國這樣的對石油進口有著高度依存的國家不需要警惕,畢竟,一旦真的爆發“石油危機”,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中國,其次是歐洲,因為中東石油出口占到了中國和歐洲每日石油消費比例的30%和43.3%。相比之下,美國所占的比例只有6.5%。這就意味著,如果一旦出現石油危機,將從客觀上有利于美國打壓中國和歐洲的經濟發展,幫助美國奪回已雄風不再的經濟霸權。這個原因才是筆者唯一擔心的可能催生石油危機的原因。這一論述對理論界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石油危機”這個詞就如惡魔般,讓國際市場充滿了忌憚和恐懼。之后的近四十年的時間里,國際原油價格在波動中一路喧囂直上,一度達到了08年7月14日時147.27美元/桶的歷史最高點。隨著石油價格的高漲,各國的經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沖擊,尤其是對石油進口依存度較高的國家,其國內的能源成本(安全)、通貨膨脹和社會動蕩也隨著石油價格的波動而起伏。

  在眾多影響石油價格的因素中,主要產油地海灣區域的穩定與否,一直是國際市場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當前,隨著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勢力的崛起和建國,伊拉克全面內戰的陰云驟然聚集在伊拉克的上空,這就不免讓國際社會憂心忡忡,人們擔心當前的局勢是否會引發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世界性石油危機。

  不過,在筆者看來,雖然當前伊拉克的局勢錯綜復雜,對石油產業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新一輪石油危機出現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有五個原因:

  第一、伊拉克石油生產受影響的部分有限。從南部區域來看,伊拉克南部的產油區至今仍然處于政府軍的保護之下,有不確定的消息還宣稱,伊朗也派出了革命衛隊的精銳圣戰旅進駐了伊拉克的重要區域,這就保證了南部產油區的每日近280萬桶的出口量,此外,由于馬利基政府現在急需資金的支持,這必將迫使什葉派政府加速剩余產能的開發,這也將從客觀上抵消沖突對石油產量所造成的影響。

  從北部區域來看,北部區域由于得到了庫爾德人的保護,產油量也未受過多的影響,同時,庫爾德人獨立趨勢加劇,一旦成為事實,庫爾德人便無需再與什葉派中央政府商議任何分成協議,在巨額的石油利益的驅動下,北部區域的油田開發,包括基爾庫克,都將得到跨越式的加速,當前12萬桶的日產量到年底時,很有可能會突破20萬。唯一受影響比較大的區域是戰爭正在進行的西北部區域,這塊區域的日產能已由原先的65萬桶降低到了現在的約40萬桶?偟膩砜矗晾耸蜕a受影響的區域有限,還不足以對世界石油供應鏈產生太大的影響。

  第二、國際新油源的填補,以及化石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比重的下降。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勘探的進行,中東區域外的新油區正在被不斷的發掘出來,中東的世界能源中心的地位搖搖欲墜:“由于油砂和超重油的勘探開發,加拿大和委內瑞拉的石油可采量增加了3300億桶”、“初步預計美國頁巖油的儲量將達到萬億桶”、“預計到2020年前后,美洲將成為新的石油生產中心”。

  除此之外,在南中國海也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被發現,其儲藏量僅次于于波斯灣。這些新油區的出現,都極大的降低了石油峰值理論催生的盲目恐慌,而新油區的新產能也可以有效的緩解中東混亂所造成的“石油荒”,降低了中東危機給石油生產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如此,隨著化石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不斷下降(2010年為81%,到2035年將降至75%),石油生產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也將逐步降低。這些因素都使得伊拉克危機所造成的石油產量減小的問題,難以對世界能源生產鏈產生太大的影響。

  第三、國際市場對危機的反應趨于成熟。2003年以后,國際原油價格從30美元/桶開始一路飆升,一直上揚到了2008年7月14日的歷史最高點147.27美元/桶,這個過程中,世界各國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包括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印尼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社會動蕩。

  但正是這個過程,讓一些主要國家開始意識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并開始推進能源多元化的發展,以及新能源的開發,進而降低傳統能源問題所可能帶來的風險。此外,國際投資者在能源期貨市場的投資也變得更加的謹慎小心,心態也更加穩定。這些因素都讓國際市場對危機的反應趨于成熟,從而降低伊拉克危機所可能帶來的沖擊。

  第四、國際原油需求的增長趨勢降低。事實上,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長主要來自于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國家,其中中國和印度占據了世界凈增長的主要份額。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以及工業發展中能耗的降低,中國對于石油的需求度也會逐步下降,這就使得一些石油生產國很有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而這些過剩的產能也將可以有效填補上伊拉克危機所造成的原油出口減少的那部分份額。

  第五、“石油危機”的最大推手其實不是產油區的“不穩定”。石油危機是由于供不應求,還是因為華爾街的暗箱操作呢?這是一個長期以來一直備受爭議的問題,筆者無意在本文進行過多的爭論,但不可否認的是,自20世紀80年代紐約、倫敦兩大期貨交易所成立后,歐佩克便已經不再完全掌握世界石油價格的定價權,英美四大石油公司和一些金融機構開始對國際原油價格的漲落有了直接的影響力。

  對比2003年以后的石油價格不難發現,伊拉克戰爭爆發后,布倫特原油價格也只從03年的平均28.85美元/桶增長到了04年的38.3美元/桶,上漲幅度約為32%。但07年到08年,布倫特原油價格卻由72.7上漲到了97.64,上漲幅度達到了34%,其中2008年7月14日,更是達到了歷史最高點147.27美元/桶,而這期間,中東雖然不平靜,但也遠沒有伊拉克戰爭時混亂!笆臀C”背后的最大推手,恐怕并非產油區的“戰爭”和“沖突”,而是國際財閥的投機和暗箱操作。

  簡而言之,在當前,過度的炒作伊拉克的混亂將造成嚴重石油危機是沒有意義的,也是沒有現實證據做支撐的,石油價格只會在小幅度范圍內進行波動。當然,這不意味著中國這樣的對石油進口有著高度依存的國家不需要警惕,畢竟,一旦真的爆發“石油危機”,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中國,其次是歐洲,因為中東石油出口占到了中國和歐洲每日石油消費比例的30%和43.3%。

  相比之下,美國所占的比例只有6.5%。這就意味著,如果一旦出現石油危機,將從客觀上有利于美國打壓中國和歐洲的經濟發展,幫助美國奪回已雄風不再的經濟霸權。這個原因才是筆者唯一擔心的可能催生石油危機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化工市場1月基本企穩 2月市場反彈基礎更加穩固
伊拉克開足馬力產油 價格戰令石油市場撲朔迷離
伊拉克追隨沙特下調油價 原油價格戰如火如荼
伊拉克增加原油出口 油價將雪上加霜
原油價格暴跌至80美元以下 全球油企掀起“瘦身”潮
國際油價坐上過山車 普遍預期年內將現更大跌幅
外資石油巨頭欲撤離伊拉克北部地區
伊拉克暴亂不影響庫爾德石油出口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