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互聯網金融監管思路需升級對宏觀經濟產生一定影響
來源:中國產業網 時間:2014-7-14 15:32:47 用手機瀏覽

  互聯網金融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互聯網科技企業向金融發展,另一方面是金融企業向互聯網發展,這兩個方向是并重的。實際上我們現在討論的狹義的互聯網金融是近五年的現象,而金融互聯網在我國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也有很多實踐,F有金融機構互聯網化完全按照現有金融規則推進,因此,它的市場表現沒有那么引人注目。

  互聯網金融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近代任何一次大的金融創新都給宏觀金融、宏觀社會管理帶來很大變化。比如美國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CD),不僅是主動負債,而且對整個利率改革都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再比如貨幣基金,它的出現不僅僅是共同基金的擴展,還改變了整個貨幣供應量、貨幣流動性的范圍,因為個人持有的貨幣基金計入M2,機構持有量則計入M3。

  我個人認為,互聯網金融對于宏觀經濟的巨大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影響貨幣流動性。例如,余額寶變成貨幣基金可以用于支付,這顯然改變了貨幣流動性的屬性;“京東白條”將應收款變成可支付貨幣,將本來不屬于貨幣范疇,或者不屬于貨幣流動性監測范圍的事項變成計入M1的產品。

  其次,存量貨幣應用發生很大變化。在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前,從生產來看,存量貨幣應用主要是靠企業和企業家推動;ヂ摼W出現以后,個人、個體直接參與生產,對貨幣存量調動、貨幣流通速度改變起到很大作用。最后,擴展了金融市場。類似于一板、二板、三板市場,我們可以將P2P看成一種貸款或是短期債券,眾籌則明顯是一個小的私募市場。這些新的產品和模式對金融市場的改變非常明顯。

  監管思路需升級

  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到底是基于現有的監管框架,還是創造一個新的框架?從金融監管來看,美國1929年大蕭條后采用分業監管,1990年代后采用混業監管,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又出現新的監管劃分,即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我國目前的監管體系還是分業監管,可以簡略地稱為1.0版本,卻可能要面對3.0乃至4.0版本的金融創新。監管規則究竟是回到既有的監管框架內,還是在新的框架下探索?這對處理好鼓勵發展和防范風險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結構性金融風險是不可能消失的,因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聯動變化,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對生產關系造成結構性沖擊,從而導致劇烈的摩擦。這種風險無法改變,只能適應。如果采用1.0版本來監管,恐怕會使摩擦變得不可調和;如果以3.0或4.0版本的思維來處理,可能會緩釋這一風險。因此,如何處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值得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月份宏觀經濟指標集體下滑 分析稱仍然有下行壓力
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經濟增速明年料放緩至7%
中央經濟會議12月中召開 增速預期或下調
中國經濟已經面臨雙重風險:杠桿率和影子銀行同飆
要保持定力長短結合 國家發改委密集調研多地經濟
中國宏觀經濟模型預測:2014年GDP增速或為7.49%
發改委連續三日“示好”下半年經濟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下半年經濟工作信號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