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電力煤炭 >> 正文
面對劣質煤進口潮 是蜜糖還是砒霜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14-7-14 12:56:23 用手機瀏覽

  ●過去三四年間,我國褐煤(劣質煤的代表煤種)年進口量增長9倍以上

  ●是否限制劣質煤進口,涉及煤炭供給、發電成本、環保監管等多方面,關乎能源市場機制建設,乃至全社會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于求,低熱、高灰、高硫的劣質煤進口量卻突飛猛進。過去三四年間,我國褐煤(劣質煤的代表煤種)年進口量增長9倍以上。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口煤炭1.35億噸,同比下降0.9%,但進口褐煤依然同比增長17.3%。在目前的進口煤中,進口褐煤比重已經達到20%左右,個別沿海省份的口岸,褐煤甚至躍升為最主要進口煤種。

  面對洶涌而來的劣質煤進口潮,有人驚呼“洋垃圾”,因為劣質煤能效低、污染大,主張嚴格限制甚至禁止進口;有人卻認為是“狼來了”,是市場配置全球資源的正常現象,有助于國內煤炭市場機制的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的優化,應當鼓勵進口。

  劣質煤進口為何猛增?到底該不該限制?對于以煤為主體能源的中國來說,進口煤到底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為何進口這么多劣質煤?

  進口“零關稅”、環保監管不嚴等因素,共同引發“進口潮”,電廠認為是正常市場現象

  價格差是此輪煤炭“進口潮”出現的導火索。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總體疲軟,國際煤炭需求萎縮,國際煤價下跌。而中國經濟率先實現反彈,國內能源供應重新繃緊,煤價上漲,家門口的煤比漂洋過海的煤還貴。特別是在東南沿海,燃煤電廠重新陷入“煤荒”,即便拿到了國內的煤炭采購合同,合同的兌現率也不高,毀約、爽約屢見不鮮。

  缺煤的國內電廠與低價進口煤一拍即合。2009年我國進口煤炭1.25億噸,比2008年增長211.9%,我國快速從煤炭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到2011年我國煤炭進口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煤炭進口國。

  長期的進口煤“零關稅”政策,也是這股進口煤熱潮能持續至今的重要因素。前一階段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為緩解國內能源緊張局面,我國對煤炭進口實施“零關稅”政策。即便2013年8月30日,海關總署取消進口褐煤的“零關稅”,恢復實施3%的最惠國稅率,但我國進口褐煤絕大多數來自東盟國家,依然可以套用我國對東盟進口的“零關稅”政策。

  國內環保監管不嚴,最終觸發大量進口劣質煤涌入國內市場。煤炭工業協會的調查顯示,進口劣質煤多被電廠當作配煤使用,雖然燃煤污染排放會增多,但燃煤成本能夠大幅降低。在剛剛過去的煤炭“黃金十年”中,國內燃煤電廠長期虧損,控成本壓力巨大。鉆環保的空子,使用劣質煤,成為燃煤電廠夾縫求生的生存方式之一。這種需求不僅廣泛存在于東南沿海,甚至連滿洲里這樣的陸路口岸也出現了褐煤進口。

  其實,被電廠看中的不只是進口劣質煤,還有國產劣質煤。在東北市場,就有大量來自蒙東的低價褐煤充斥市場,大大擠壓了當地老牌煤企的生存空間。

  “用不用劣質煤,是用進口劣質煤,還是用國產劣質煤,完全取決于電廠對煤價和運價的綜合比對,從這個角度講,劣質煤進口潮完全符合市場規律!币晃蝗济弘姀S采購負責人說。

  煤企“主限”僅因利益保護?

  國內煤炭供大于求、對煤炭誤讀增多、大氣污染加劇的背后,都有進口劣質煤的身影

  進口劣質煤價格低廉,供應穩定,備受東南沿海燃煤電廠青睞。但大量進口劣質煤的涌入,帶來的變化遠不只是“煤多了”。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雖然相對于30多億噸的煤炭消費總量來說,3億多噸的進口量并不算大,但進口煤對國內煤價特別是能源緊張的東南沿海煤價有著不可忽視的利空拉動,拉低煤價。不僅如此,同等熱值下,劣質煤雜質多、運輸成本高,燃燒不完全,能效低、污染大,是名符其實的“臟能源”,為煤炭行業抹了黑。因此,多數煤炭企業主張限制甚至禁止劣質煤進口。

  隨著國內煤炭市場產能過剩的加劇、環保緊箍咒的加強,煤、電雙方在是否限制劣質煤進口上的矛盾日益突出,產生激烈爭論。爭論甚至一度影響政策層面。2013年5月國家能源局下發《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首次對進口商品煤的熱值、灰分、含硫量作出了明確限制。但征求意見過程中,各利益相關方分歧巨大,一年過去了,該《辦法》仍未正式出臺。

  2013年8月30日起,海關總署還取消了進口褐煤的“零關稅”,雖然其實際效果被東盟相關協議抵消,但業內普遍認為其釋放的政策信號十分明顯。

  但也有觀點認為,國內也有劣質煤,如果單純限制劣質煤進口,相當于為國內劣質煤“騰位子”。這種直接干預市場的做法,不僅無助于大氣污染治理,也不利于煤炭企業練內功。當前,中國煤企在科技、設備、管理等方面比不上發達國家,在開采成本、人工成本方面又比不上欠發達國家,如果此輪危機中不能淘汰一批、做強一批,中國煤炭行業的競爭力將越來越弱。

  “是否限制劣質煤進口,涉及煤炭供給、發電成本、環保監管等多方面,關乎煤炭清潔利用、大氣污染治理、能源市場機制建設、行業乃至全社會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矛盾空前復雜、影響空前深遠,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和勇氣!泵禾抗I協會副會長梁嘉琨說。

  煤炭進口政策何去何從?

  在環保標準面前應當一視同仁,仍然要“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出臺規定,從今年10月1日起,全市范圍內禁止銷售和使用硫分高于0.6%、灰分高于15%的劣質煤炭,不論進口、國產。

  資源利用,不能唯“出身論”。梁嘉琨認為,我國煤炭儲量雖然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儲量卻很低,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煤炭資源不可再生,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鼓勵優質煤炭進口,是中國煤炭工業謀求長遠發展的理性選擇。

  “在環保標準面前,國內資源、國外資源應當一視同仁。要促進能源綠色轉型、推動大氣環境治理,治本之策是健全和完善商品煤質量標準,加大環保監管力度!敝袊禾抗I協會政策研究室主任張宏認為,在限制劣質煤方面,要通過國家商品煤質量標準,既限制其進口,也限制國內劣質煤的開采和使用范圍,“要讓煤炭生產企業向社會提供優質清潔的商品煤,要讓煤炭消費企業主動采用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控制污染物排放!

  劣質煤作為資源,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垃圾,重要的是如何讓劣質煤實現清潔高效利用。張宏介紹,近年來,我國褐煤產量逐年增加,如何發揮褐煤變質程度低、化學活性高的特點,通過褐煤提質、低溫干餾等技術,實現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非常重要。同時,褐煤具有熱值低、灰分高、水分高等特性,不宜長距離運輸消費。應借鑒世界主要產煤國家經驗,合理控制褐煤的消費半徑,采用先進的超低排放發電技術和煤炭轉化技術,發展褐煤坑口電廠、現代煤化工等,實現褐煤就地轉化。

  “當務之急,應當盡快制定國家商品煤質量標準,規范煤炭生產、運輸、使用各個環節,從煤炭生產、消費、排放的全生命周期和市場、消費全過程,加強監管,減少污染物排放!睆埡暾f。據了解,作為煤炭大國,我國亟待健全和完善國家商品煤質量標準體系!斑@折射出我國在煤炭資源開發利用上的粗放面貌,亟待改變!币晃毁Y深煤炭專家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中煤協:預計2015年煤炭業實現脫困依然艱難
全國煤炭需求將繼續下降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國內四大煤企將推動煤炭價格理性回歸
中國進口煤種告別零關稅 煤省山西迎曙光
煤炭行業單純降價行為并不能帶來需求改變
歐洲現貨煤價跌至2009年10月以來最低
美國煤企仍押寶中國 減排成最大不確定性
6月動力煤下游需求未明顯回升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