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回落至2.3%,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通縮收窄,同比下降1.1%。高盛高華中國區經濟學家宋宇與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均認為,6月份CPI通脹率低于市場預期,為政策制定者在短期內專注于穩增長和調結構提供了余地,未來CPI大致平穩,將繼續保持2%低端區間;PPI同比增速將進一步反彈,但在未來數月可能仍將處于負值區間。
“雖然對債務和污染等問題的擔憂仍是政策放松的制約因素,但至少目前來自通脹方面的制約有所緩解。”宋宇認為,政府截至目前做出的政策放松力度已經較大,如有必要還可以有更多放松措施出臺,中國經濟在三季度將進入“最佳組合”狀態,環比經濟增速走強、通脹保持溫和并有更多改革措施出臺。
朱海斌稱,6月CPI通脹率同比回落至2.3%,主要歸因于基數效應;PPI通縮收窄,同比下降1.1%。央行可能將保持政策利率不變并維持信貸的穩定增長,同時使用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維持流動資金的穩定并將市場利率控制在相對較低水平。此外,外匯流入下降可能將觸發全面降準,起到中性沖銷作用!癙PI通縮收窄是好消息,反映了近幾個月經濟活動正在觸底反彈,以及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溫和回升,但多個行業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將繼續拖累PPI,從而形成自2000年以來PPI最長通縮期!
對此,宋宇說,PPI通脹率這一數據序列受關注程度相對較低,因此一般也更為可靠,加之匯豐PMI等獨立編制的指標走強,增長復蘇的走勢得到了多方面印證,預計PPI同比增速將進一步反彈,但在未來數月可能仍將處于負值區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