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領域,如果說誰有“一字千金”的能力,那央行絕對算一個。這也是央行7日公布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的內容引發關注的原因。
把這次會議內容和最近兩個季度例會的新聞稿做個對比,可以發現其中表述的內容高度相似。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發現,與第一季度相比,這次增加了三句話,分別是“經濟金融結構開始出現積極變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化”以及“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
央行在國家經濟運行中起著“定海神針”的作用,目前的步子邁得也平穩而堅實。二季度例會的信息中強調,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從這些表態中,我們可以判斷,像差別降息這樣的政策手段有了更大的實施可能性,而定向寬松仍將繼續。
解讀央行最新公布的二季度例會內容所透露出的信號,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首先注意到一個關鍵詞:靈活。
郭田勇: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更強調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的工具,表現為我們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雖然跟以前一樣仍然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基本基調,但針對當前這種經濟形式,在穩健的大前提下,對貨幣政策的運用,特別是工具的運用,需要更加靈活。包括前期央行提出的定向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的政策以及再貼現,甚至貸款等回購政策,甚至包括未來基準利率水平的調整。這些貨幣政策工具,我們都可以根據當前經濟形式的需要,進行一些更加靈活性的組合和調整。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提到,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人們預期,在外匯占款收縮的背景下,貨幣政策會繼續加大定向寬松力度,配合穩增長和適度流動性投放。郭田勇認為,定向差別降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關鍵是做好“平衡”。
郭田勇:現在的利率政策,未來是有可能進行調整的。目前從整個社會來說,從融資成本來看,以及從國際和國內綜合利率的水平來看,從中長期來看,我們基準的利率水平有下調的空間,關鍵取決于央行怎么調整,F在銀行貸款利率這一塊其實我們已經放開了,因此未來如果進行調整的話,央行主要是針對存款。存款第一是存在利率調整的問題。第二是要把利率市場化進一步做實的問題。所以央行可能要平衡好兩件事情,對未來的存款利率水平以及提高它本身市場化的程度,作出一個統籌性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