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如影隨形的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國經濟在經歷了“四萬億”的沖擊后開始以“穩”字當頭,為長期以來投資過熱逐步“降溫”,國家開始每年由上至下為各大產業的產能過剩出謀劃策,而對GDP考核指標的追求始終沒能壓制住地方對投資的熱情,產能過剩已經從局部地區蔓延到全國各省市區,成為化解產能過剩道路上的羈絆,投資也隨之緩之又緩,水泥需求近些年也明顯表現出不溫不火的狀態,而今年在整體下游需求趨弱的情況下產能過剩的解決對水泥行業顯得更為緊迫一些。
根據數字水泥網的監測數據顯示,全國多個省份出現整體下游需求減弱或較差的情況,最為直接的影響是企業價格普遍下調,同時也給行業發出了轉型升級的信號,而如何實現成功轉型不僅是國家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同時也考驗著水泥業和水泥人們的智慧。
實際上,水泥行業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一直在探尋出路,從技術上的轉型、延伸產業鏈等多元化發展的轉型、到如今國家倡導的綠色轉型等等,只要有轉型的機會就會有行業探索身影和呼吁的聲音。
對于今年來說,水泥行業或真正面臨著經濟減速的一年、環保投入的一年和政策落實的一年,更為重要的是轉型升級的一年,任務艱巨,任重道遠。然而,水泥行業相比其他建材行業,在轉型升級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和特點,根據數字水泥網獨家報道內容顯示,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在近日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國各大產業都面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水泥行業將為我國環保和經濟建設帶來以下新動力:
1、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污泥和危險廢棄物。
2、研發水泥新品種,滿足設施建設的特種需求。
3、延伸水泥生產上下游產業鏈,為城鎮建設和基礎設施提供骨料、商混和制品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