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盡管已經步入傳統需求旺季,但現貨價格仍未出現止跌跡象。價格風向標沙河地區本月初價格降幅就達到80元/噸。華東、華中等地區也快速追隨降價。今年集中擴產的東北地區已經低于冬儲價格。華南以及京津唐市場產銷也十分困難,價格難以企穩。深究玻璃價格旺季不旺的原因,一方面是房地產市場轉冷,下游貿易商以及加工企業的采購意愿下降,另一方面在高庫存背景下,生產企業不得不通過降價來回款。在雙重壓力的共同作用下,現貨企業價格博弈加劇,短期難以企穩。
春節后房地產市場多項數據回落,各地區也紛紛出臺政策護航,放松限購和降價等組合拳頻出。但總體效果甚微。沈陽全面取消限購的消息未如期獲得“救市”的稱號,反而引起市場深刻的反思。率先降價的杭州,3月至今,也尚未出讓過一宗宅地,僅有6月的商住用地出讓一宗。另外,近期央行[微博]出臺的定向降準政策,表明政府并不愿意資金流入其他行業。尤其是供應過剩的行業。在當前多地房屋庫存高企,經濟增速下滑,房地產政策難以全面放松的背景下,寄希望于市場剛需實在不現實。而房地產市場轉冷,導致玻璃下游深加工企業采購縮減,玻璃生產企業的產銷壓力不容小覷。
去年開始玻璃行業就開啟了增產模式。相較于去年年初預計的新增16條生產線,實際新增生產線29條。而這新增的生產線使得今年1—4月的總體產量增長至111330萬重量箱,相當于去年同期的1.14倍。過度擴張的產能也直接導致了庫存水平刷新歷史紀錄,創出5年多以來新高,達到3219萬重量箱,較去年同期增加15%左右,對玻璃價格持續形成壓力。五六月份是玻璃需求的旺季開端,預計在旺季預期的刺激下,產能增速仍難以回落,供應端對盤面的壓制依舊。
玻璃價格的持續下滑也使得市場部分資金嘗試抄底。凈空頭一度下降至4221手。但抄底資金明顯信心不足,隨著行情的回落,主力多頭主動離場。其中,6月10日,中信期貨以及浙商期貨席位分別減倉2537手、4684手;6月16日,中信期貨席位再度減倉6160手至12382手,而海通期貨[微博]席位空頭增倉10169手至25374手,一舉使得主力1409合約凈空持倉大幅拉升至25094手。截至發稿日,中信期貨席位多單已經降至8767手,較高位回落一半有余,而主力凈空單仍保持在18801手的高位,空頭依然占優,盤面資金壓力依然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