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6日消息,世界銀行今日發布≪中國經濟簡報≫,預計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中期將放慢:從2013年的7.7%放緩到2014年的7.6%,及2015年的7.5%。
雖然世界銀行強調說,隨著中國繼續推進經濟再平衡,中國的經濟增速中期將以溫和態勢放慢。但相比昨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7%,且仍有區間下調空間,世界銀行的分析樂觀得多。
對此,世界銀行駐華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司克禮對新浪財經坦言,他們認為2015年7.5%的經濟增速是他們認為可能性較大的增長指標,但不可否認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的風險也十分明顯,任何風險放大都會拉低經濟發展數字?傮w而言,世界銀行希望在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中傳達出樂觀的態度,而非盲目悲觀。
根據該行發布的≪中國經濟簡報≫,中國經濟一季度增長放緩反映出之前采取的“穩增長”措施效果減弱,外部經濟環境低迷,信貸收緊。但是,最近幾周的經濟活動包括工業生產顯現出加速跡象,此跡象有望持續到接下來兩季度。
同時,世界銀行在簡報中提及中國經濟漸進調整所面臨的一些風險。首當其沖的就是地方債務問題。該行駐華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吳卓瑾解釋說:如果地方債務出現無序的去杠桿化,可能引發投資增長的急劇下滑。所以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問題,財政收入分配問題應該在全面綜合改革的基礎上,漸進式推進。
“目前的問題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大于財政支出能力,而地方財政支出實際上并沒有足夠的自主性。在財政收入分配問題上,中西部地區又存在支出缺口!眳亲胯f。
其次,世界銀行認為房地產行業是中國經濟可能遭遇的第二個風險,主要體現在若是房地產出現融資困難,可能導致經濟活動大幅減少。
“目前中國樓市的問題是地區性的,例如,一些中西部地區的二線城市樓市低迷,那已經不是周期性的問題,而是市場結構性問題。同時期,我們看到一些東部地區和發達省份的樓市依然強勁!彼究硕Y對新浪財經稱。
世界銀行認為中國經濟最后的風險來自國際環境,即若發達國家復蘇勢頭減弱,則出口復蘇可能無法實現。但從目前的情況而言,眼下的外部環境多為有利條件,這就為中國的財政和金融改革提供了較好的機會。
“中期而言,中國依然應該對改革進行優先排序,F在看起來,包括土地,勞動力和資本市場在內的要素市場的改革十分迫切。在過去25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受益于產品市場的改革,這也成就了出口導向的中國經濟。但是接下來的結構性調整就要依靠要素市場的自由化改革。而這一改革的根本又是財政體系的改革。”吳卓瑾對新浪財經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