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5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回升,預示我國制造業繼續穩中向好。
分析人士認為,PMI環比回升0.4個百分點,是有官方記錄以來出現的5月制造業PMI第一次環比回升,呈逆季節性特征,顯示穩增長政策效果已有所顯現,經濟運行進一步向好。當前,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仍在陸續釋放,預計政策效應仍將在今后幾個月顯現。
需求端生產端雙雙回暖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需求端和生產端雙雙回暖,共同推動PMI加速回升。新訂單指數升至6個月以來的高點,為52.3%,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為去年9月以來最大升幅;生產指數為52.8%,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為4個月來的高點。生產指數與新訂單指數的差值為0.5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縮小,為去年10月以來的最小值,供求矛盾有所緩解。同時,在市場需求提速和生產平穩增長的帶動下,企業加大了原材料采購力度,采購量指數升至年內高點,達到52.3%;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升至臨界點50%,制造業原材料購進價格走勢由回落趨于平穩。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陳中濤表示,實體經濟活動穩中趨升。生產指數回升,采購量指數上升明顯,顯示企業原材料補庫趨于積極,開工率趨升。從調查來看,機電設備制造行業生產保持穩定增長,化工、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呈現回升跡象;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仍顯疲弱。行業運行的這種分化特征,客觀反映了結構調整和宏觀調控的效果。
陳中濤還表示,隨著需求好轉,產成品庫存下降,市場供需關系改善。產成品庫存指數下降到47.1%,為最近4個月以來的最低值。由于供需關系改善,市場價格穩中有升。購進價格指數上升1.7個百分點,達到50%,為最近5個月以來的最高值。另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市場監測,5月份生產資料市場綜合價格今年以來首次止跌回升,當月環比增長0.33%,在監測的9大類生產資料品種中,有6大類價格環比上漲。
經濟回暖可持續性待觀察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PMI數據釋放出經濟下行壓力有所緩解的信號,但制造業景氣指標依然偏弱,經濟回暖可持續性有待觀察,需要穩增長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制造業PMI連續回升,反映中國經濟在向好的方向變化,經濟平穩增長的基本態勢繼續保持,但下行壓力還是不能忽視,指數回升與近段時間的穩增長政策措施有關,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仍有待確認。同時要看到,小微企業對于未來經濟活動預期依然偏于謹慎,一些指數甚至還在回落。
趙慶河表示,制造業總體平穩向好,但發展并不均衡,大中型企業繼續向好,但小微企業生產經營仍然比較困難。5月份,小型企業PMI為48.8%,與上月持平,今年以來均位于臨界點以下,說明在市場總體供過于求、產能過剩的環境下,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仍然較大。另外,進出口指數雖有所回升,但仍繼續位于榮枯線以下,制造業外貿依然存在下行壓力。當前要抓緊落實國務院各項工作部署,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企穩回升的好勢頭。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原材料、產成品庫存雙雙滑落,表明需求的弱勢改善尚未達到支撐企業預期全面好轉的程度,主動補庫存的意愿仍然未形成。另外,5月PMI從業人員指數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至48.2,連續2年低于榮枯線。預計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回暖帶動下,未來就業形勢可能會出現階段性好轉。但未來經濟轉型帶來的摩擦性失業壓力可能加大,中長期而言就業壓力依然不容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