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電力煤炭 >> 正文
電改十二年電價上漲超三成 直購電模式仍難推開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4-6-5 18:19:58 用手機瀏覽

    能源改革進入深水區,電改也在步步推進。

    近日,安徽試點工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交易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運營當日,安徽省共有18家發電企業和5家電力用戶通過交易平臺開展了直接交易。

    安徽是繼廣東、云南等省試點電改后又一個推行大用戶直購電模式的省份,盡管路徑略有不同。距離2002年第一輪電改12年后,電改再次進入高潮。

    有業內人士表示,直購電模式可以滿足電力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降低成本,依附于銷售環節的灰色利益鏈條會逐漸破除,之前電價過高的現象有所改觀。

    此外,雖然直購電模式在不觸動電網利益的前提下,使得電價半市場化,但是仍無法撬動輸配電一體化。

    電改現多種路徑

    電價均有所下降

    今年以來,電改再度成為市場的焦點。

    2002年,國務院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被視為電力體制改革開端的標志。

    但是,時間一晃12年過去了,截至目前,電改并不順利,進程緩慢,業內認為電改仍舊未向核心部分開刀。

    2013年3月份,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于2012 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

    此后,電改再次進入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局將直購電作為電改的重要切入口,最終確定并啟動了直購電工作的12個主要省,其中吉林、廣東、遼寧、安徽、福建、江蘇、黑龍江為試點省,湖南、四川、山西、甘肅和貴州則是在國務院出臺“簡政放權”后提出將開展大用戶直購電的。

    近日,安徽試點工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交易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運營當日,安徽全省共有神皖集團、皖能銅陵、華電蕪湖等18家發電企業,銅陵有色、馬鋼股份等5家電力用戶通過交易平臺開展了直接交易,共計成交52億千瓦時,平均降價為26.3元/千瓦時。

    此外,2014年初,廣東省率先開展了電力用戶集中競價的嘗試,首次讓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集中競爭交易,最終平均申報電價降低了0.614分/千瓦時。

    除了上述兩省,涉及電改的試點還有云南、內蒙古的電價綜合改革。今年4月份,云南在全國率先探索電價市場化改革,公布了“將以‘水電鋁’為突破口,推進直購電試點工作”的方向。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用戶直購電,可以滿足電力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降低成本、鎖定用電風險,類似銀行業目前的定向降準,其實此類售電模式,對電網公司利益而言也不會傷筋動骨,更容易為其所接受,也有益于發電產能過剩的調控。

    不得不說,目前,圍繞大用戶直購電模式,電改出現了多種路徑。值得注意的是,大用戶直購電也好,電力交易平臺也罷,細觀其中不難發現,改革后電價確實降了。

    沈萌認為,電價下跌的原因是因為增強了供需雙方的市場彈性,沒觸動輸電利益,動了配電端的奶酪。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只要電力銷售環節打通、電力成本會公開透明,依附于銷售環節的灰色利益鏈條會逐漸破除,之前電價過高的現象有所改觀。同時,電價下降更多的反映供求關系的變化和企業之間自由協商的結果。

    未觸動電網利益

    直購電致電價半市場化

    據統計,電改十幾年來,電價全國平均累計漲幅超過了17.54分/千瓦時,上漲了30%-40%。漲價的主要因素是上游一次能源和運輸費用大幅度上漲所致(十年中,一次能源價格上漲了約2.5倍)。但是,這其中不排除有不合理的因素。

    而實際上,我國電價頗高一直備受爭議。

    據了解,目前,浙江的工商業用電最終實際價格普遍在1元/度以上,而當地的火電上網標桿電價在0.4元/度左右。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從電廠發出電,到工商業用戶最終用上電,這近0.6元/度的價格基本都到了國網的口袋中。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目前的電改被炒得沸沸揚揚,但仍舊未觸動國網的利益。

    沈萌認為,電改目前的關鍵節點是電網,發輸配三個環節。上一次電改基本將發電端獨立分出。但輸配電一體化始終沒有動搖的跡象,而且以國網為核心的輸配電系統,當年還遺留部分發電資產,可以說國網在電力領域還是一個隱形的巨頭。由于輸配電遲遲未能進一步分解,導致電改多年來未有進展,因此國務院提出大用戶直購電作為一項改革突破口。

    但是,從目前電改的進程來看,大用戶直購電只停留在突破口,距離真正的電力市場化還很遠。

    有不愿意具名的電力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直購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果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簽訂好合同后,電網卻不進行輸配電服務,將導致直購電擱淺。因此,目前的電改仍未觸及輸配電這一矛盾。

    他認為,以大用戶直購電為切入點進行電改,有兩個矛盾。一是獨立的輸配電價機制尚未形成;二是電企的最大客戶往往是高耗能企業,直購電電價降低后,有可能助長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發展,這有悖于電改的初衷。

    沈萌表示,直購電模式雖然仍無法撬動輸配電一體化模式,但至少電價不再由國家電網一家說了算。直購電的電價將由供需雙方議定部分加上根據輸電距離及單價確定的電網部分組成,電網價格部分將更加透明和固化,而議定部分更加市場化和靈活。也算是在不觸動電網利益的前提下,使得電價半市場化。

    不過,大用戶直購電制度試點工作開展十多年,至今卻無法得到大范圍推開。

    “來自電網公司的阻撓是主要因素,如今想要有所突破必定先從電網內部改革開始。” 宋智晨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能源局: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意見即將出臺
新電改方案或兩會前后印發:力度與上輪比遜色不少
深圳新電價機制獲批 電網三年減收24億
電改領銜 能源資源價改拉開序幕
新電改方案可能近期公布 改革以定價市場化為核心
中國與周邊國家擴大電網互聯互通潛力巨大
發改委:今夏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寬松 部分地區偏緊
電力市場建設:新一輪電力改革出發點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