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石油化工 >> 正文
天然氣:交通運輸行業市場空間最大
來源:國家石油和化工網 時間:2014-6-4 15:49:49 用手機瀏覽

  比液化氣及煤氣便宜約20%-30%,比煤炭更清潔環保,天然氣必須成為中國用能源手段解決霧霾的重要一環。

  記者采訪了解到,未來3-5年內,天然氣的投資機遇將細分至多個領域,尤其是運輸用天然氣將開啟千億市場。但相關標準、配套不健全的情況之下,盲目投資或許也將帶來巨大風險。

  政策催生機會

  中國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比重正逐步上升,但和其他國家相比仍然較低。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為4.5%,2013年上升至5.9%,而國際平均水平是23.8%。

  4月23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公告稱,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已獲國務院同意。《意見》提及,到2020年,中國的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4000億立方米,力爭達到4200億立方米。

  而2013年,中國的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676億立方米。按照未來7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速14%計算,2020年中國的表觀天然氣消費量可能達到4196億立方米。

  5月底,中亞C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這意味著中國到2015年將增加250億方天然氣供應,這將使中亞天然氣管道全線輸送能力提升至每年550億立方米。

  早前,中國和俄羅斯簽署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及《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約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380億立方米。

  短期內連續的氣源增加,結合國內密集的鼓勵政策,都讓天然氣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凸顯。

  交運用天然氣市場空間最大

  記者采訪了解到,未來3-5年內,天然氣的投資機遇將細分至多個領域,尤其是運輸用天然氣將開啟千億市場。

  目前中國天然氣消費用戶主要是民用和工業用,發電和交通運輸占比例不高。但隨著去年國家治理大氣污染的措施逐步推進,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的作用不斷地被強調。在此趨勢下,天然氣消費開始向各個領域滲透。

  中國20%的PM2.5排放源自交通運輸行業。而天然氣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也遠低于傳統汽柴油。

  同時,因為定價方式的原因,同樣能量的天然氣比使用汽柴油更具經濟性。天然氣是按照石油價格折價計算的,沒有反映天然氣的能量水平。

  在現行價格體系下,工業用氣的價格承受能力不高,在氣價調高之后,用氣的積極性降低。相比之下,交通運輸行業的空間更大。

  德意志銀行的一份報告預計,2013年到2017年中國交通運輸行業天然氣消費量將以年均38%的速度快速增長,并在2017年達到600億方,占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的比例由目前8%升上至21%。

  推廣交通運輸用天然氣中涉及的各個環節都是很好的投資機會。

  首先是基礎設施,包括加氣站的連鎖經營,隨之而來的儲存和調峰設施都是很好的領域,包括車輛改裝,發動機研發等都可以投資。

  包括發動機和車輛匹配、LNG(液化天然氣)重卡、LNG動力船等都已經進入先行者的視野中。據記者了解,行業內的許多公司都已經在行業上下游布局,掌握渠道的向上游氣源擴展,上游企業則向下游蔓延。

  主要做城市燃氣的新奧謀求在海外獲得上游資源,廣匯在哈薩克斯坦的天然氣田已經初見成效,同時兩家都在沿海建設LNG接收站,原來在中上游環節的寶塔石化則上下拓展,積極朝上游發展的同時也在西部地區布局加氣站。發電集團在獲取能掌控的天然氣資源的同時,也在部分地區開始做加氣站市場。

  德意志銀行數據顯示,到2017年,我國的LNG車輛(包括重卡及客車)將增長至58.5萬輛,加氣站數量超過5500座。據悉,2014-2017年間,LNG重卡、客車、船舶改造、加氣站、運輸槽車的累計銷售(市場)規模將達3000億元。

  警惕風險

  面對巨大的市場蛋糕,資本蜂擁而至,而隨之出現的風險也必須引起關注。

  首先,推廣LNG車還需要LNG加注站的配合,以解決車輛行駛的可持續性。各個省級區域對LNG加注站和加氣站的標準區別大,但程序都非常繁瑣,基礎設施不完善,將會影響到車輛的推廣和使用。

  但目前國內在建的LNG接收站和液化廠已經很多。

  一位液化廠負責人對記者稱,資本早就看到了其中的機會,在沿海一窩蜂投資LNG接收站以進口天然氣,從在建和在申請的接收站分析,到2015年局部地區的天然氣供應將達成平衡,甚至過剩,行業會經歷震蕩。

  在持續進行的氣價調整也對LNG產生影響,實行新的市場化氣價機制后,天然氣價格總體上行。而國內傳統的LNG行業都是使用油田伴生氣,或者以較低井口井獲得天然氣進行液化和加工。隨著天然氣消費量不斷提高,國內資源有限,來自進口的天然氣價格高,價差縮小,也影響到液化廠的效益。

  在總體天然氣價格上行的趨勢下,液化廠的利潤將會逐漸攤薄,并擠壓用戶獲益,直至微利。天然氣管道的逐漸延伸和完善,也會對大型LNG液化工廠產生沖擊。上述液化廠人士對記者稱,考慮市場需求,應該在消費地附近建設小型工廠,而避免大型的工廠才能降低風險。

  LNG儲氣設施國家鼓勵,但四川一家燃氣公司人士對記者說,LNG儲氣量有限,價格機制不靈活,儲氣設施本身無法盈利,也難以支持專業儲氣公司,無法大規模投資,都是天然氣應用面臨的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天然氣體制改革回旋:中石油天然氣管網或不分拆
兩會聚焦:中石油建議開發天然氣市場
中國正成為全球LNG供需中心 重塑全球天然氣市場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