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宏觀經濟數據,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8%,低于市場1.9%的預期,且創下18個月來的新低;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0.2%,雙雙收窄。
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的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通脹壓力進一步緩解,但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加大,防通脹應當讓位于穩增長。在此情形下,經濟是否面臨通縮的風險?央行是否會降準?貨幣政策是否會發生轉向?
基數拉低4月CPI
“主要是技術層面的原因,去年同期物價漲幅較大。”首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王劍輝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4月份,鮮菜價格漲幅較大,墊高了基數;今年4月份,鮮菜價格和豬肉價格的回落,也對CPI的回調起到了關鍵作用。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4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3%,非食品價格上漲1.6%。其中,鮮果、水產品和糧食價格均同比上漲,漲幅分別為18.6%、5.7%和2.8%,分別拉動CPI上漲約0.4、0.15和0.08個百分點。而鮮菜價格和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則分別下降了7.9%和0.7%。值得一提的是,以往CPI走高的主要推手——豬肉價格在4月份同比下降7.2%,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21個百分點。
從趨勢上看,與CPI大幅走弱不同,PPI在經歷了3月份的下降后,震蕩回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4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0%,環比下降0.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3%,環比下降0.4%。不過,PPI數據依然在負值區間波動,走勢仍弱。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CPI和PPI的持續走弱,說明市場宏觀經濟不太景氣,有下行的壓力。
宏觀經濟總體企穩
“PPI主要反映企業生產情況,數據為負增長,表明企業生產端持續通縮!卑着篪Q表示。實際上,伴隨PPI長期以來在負值區間震蕩徘徊,“通縮論”聲音漸強,引發市場擔憂。“通縮不是當前經濟的主要威脅。”對此,王劍輝表示,通縮一般意味著需求和價格持續低迷,當前宏觀經濟雖然伴隨波動和反復,但總體而言仍處于企穩狀態。具體到1~4月,生活資料價格漸漸企穩,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出現了緩升趨勢!澳壳埃洕痪皻鈳硇枨筮M一步回落的空間很有限,通縮的可能性不大。”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從數據來看,通脹不太可能成為短期內政策面的優先考慮因素。PPI通縮狀況持續,凸顯出部分行業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和需求的周期性疲軟。
5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短期數據出來不一定說明問題,央行一直在流動性方面進行微調,目前國務院強調宏觀調控要有定力,不會采取大規模的刺激措施。
對于后市,王劍輝預計,上半年CPI將維持在2.4%左右的水平,PPI進一步向零靠近。如果按照正常情況,三四季度CPI和PPI將進一步回升,全年CPI處于2.6%~3%的水平,PPI有望回到正值區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