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一直“求監管”的呼聲有了回應。昨日,央行在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中,首次列出了互聯網金融的5大監管原則,但自律仍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的主旋律。
《報告》顯示,央行將抓緊推進“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成立,充分發揮協會的自律管理作用,推動形成統一的行業服務標準和規則,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央行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大型機構在建立行業標準、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公眾等方面,應起到排頭兵和模范引領作用。
此前,業界就傳出央行將于6月份成立相關專業協會,力圖將互聯網金融納入監管之列的消息。該協會目前已經獲得國務院的成立批準文件。
央行表示,目前,互聯網金融創新有利于發展普惠金融,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值得鼓勵。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功能屬性和金融風險屬性,把失誤可能引發的風險控制在可預期、可承受的范圍內。
在此基礎上,央行劃定了5大監管原則。除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外,央行還強調互聯網金融創新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不能脫離金融監管、脫離服務實體經濟抽象地談金融創新;創新應服從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的總體要求;還要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P2P和眾籌融資要堅持平臺功能,不得變相搞資金池,不得以互聯網金融名義進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資、非法從事證券業務等非法金融活動。”央行強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能影響銀行體系流動性轉化,降低銀行體系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