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電力煤炭 >> 正文
中國煤炭行業步履維艱 遭遇“四面楚歌”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4-4-22 15:00:31 用手機瀏覽

  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煤炭,已經成為目前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國際煤炭大會上,有業內人士透露,為落實去年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一份更加詳細的“控煤”方案不久后將浮出水面。

  如今煤炭行業大勢已去是不爭的事實,煤價下跌、供過于求的局面成為近兩年煤炭行業揮之不去的夢魘。

  因此,對于已經步履維艱的中國煤炭行業而言,更加嚴厲的“控煤”無疑是又一場“大地震”。

  灰色周期

  中投顧問煤炭行業研究員邱希哲對記者指出,即將到來的環保政策的嚴厲打壓將使得國內煤炭行業迎來“灰色周期”,而本就經營不佳的煤炭企業生存壓力會更加凸顯。

  “中小煤企、貿易商將被迫退出該行業,大型煤炭集團同樣會出現收入和凈利雙雙下滑的情況,行業虧損面會進一步擴大!鼻裣U苷f。

  當前,我國煤炭消費持續低迷,幾乎處于零增速狀態,“控煤”政策一旦落地,極有可能出現煤炭消費量不增反減的局面。但即便在這種狀況之下,進口煤對于國內市場的蠶食絲毫未有減退的跡象。

  2013年我國煤炭進口3.27億噸,較2012年進口量增加近1億噸。張家港檢驗檢疫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張家港口岸進口煤炭總量與金額分別增長144%和89.3%,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未來俄羅斯的煤炭對華出口量或增至目前的兩到三倍。

  那么,為何在國內煤炭市場持續低迷之際,進口煤依舊能夠保持如此之快的增速?

  對此,邱希哲指出,進口煤的供銷狀況主要受市場因素和企業自身因素影響,這與我國煤炭行業市場化程度較低形成強烈反差。

  “而且,許多優質煤的品種國內較少,所以只能依賴于進口!敝猩糖閳缶W產業研究院能源行業研究員馬思明對記者指出。

  與國內煤炭相比,進口煤在價格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去年年底財政部發布的《2014年關稅實施方案》中,明確2014年將對各種煤炭品種,包括“未制成型的無煙煤,不論是否粉化”“煉焦煤”“其他煙煤”“未制成型的其他煤,不論是否粉化”“煤磚、煤球及類似用煤制固體燃料”“煤制焦炭及半焦炭不論是否成型”執行0%的進口商品暫定稅率。

  產能過剩加劇

  盡管目前我國已經取消“合同煤”制度,但煤炭巨頭與電力巨頭之間的協議仍將煤價維持在高位水平,從而使得進口煤的價格優勢更加凸顯,對于我國煤炭市場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進口煤數量的持續上升,使得中國煤炭總產能過剩的困境進一步顯現。

  中商情報網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煤炭產能已達到46.3億噸,而市場需求量僅為41.2億噸,相當于有5億噸的過剩產量。

  馬思明指出:“我國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嚴重,近期與長期發展形勢都不容樂觀!

  近年來,我國淘汰落后產能、過剩產能工作雖然一直在積極開展,但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如不久前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就聯合發布通知要求,2014年全國計劃淘汰煤礦1725處,淘汰落后產能11748萬噸。其中,關閉退出產能4070萬噸,改造升級產能1766萬噸,兼并重組產能5912萬噸。

  但是,這一要求最后能否落到實處仍是個未知數。

  邱希哲認為,淘汰落后產能遲遲未能到位與我國煤炭產業發展規劃目標過大、國有煤企政策落實不力有直接關系。

  馬思明則表示,最關鍵的原因是煤炭產業考核指標的錯位與煤企間的惡性競爭導致過剩加劇。

  據了解,在煤炭產業中首先保證的是產銷量,因此盡管大部分煤礦已經陷入虧損,但產能不僅不能降,還要加足馬力生產以確保市場份額和市場規模。

  “此外,大量廉價進口煤的涌入,導致中國煤炭價格一路下跌,各大煤企開始打價格戰,造成市場的惡性競爭。”馬思明說。

  自救與政府施援

  邱希哲指出,市場競爭只能淘汰中小煤企和部分過剩產能,但煤炭行業整體產能過剩的問題始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如今,煤炭行業傳統的盈利模式已經難以繼續,當前國內煤炭價格下跌幅度已遠遠超過國內煤炭企業能夠承受的底限。

  在控煤、進口煤沖擊與淘汰落后產能等重壓之下,未來可能將有大批小煤炭企業無法完成企業轉型而倒閉,而各大煤炭企業也將面臨更重的壓力,嚴重虧損已在所難免。

  作為曾經經歷過黃金十年高速發展期的重要行業,煤炭行業應當如何自救?

  馬思明認為,煤炭企業須加快生產和利潤方式的改革,杜絕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實現煤炭產品多元化,注重企業成本管理,堅持集約化發展,由追求企業規模向追求質量與效益轉變。

  “政府部門必須對煤炭行業整體產能規劃作出及時調整,各項指標的制定應更具前瞻性和嚴格性,而不應追逐短期利益而肆意增大或縮減行業產能!鼻裣U苷f。

  另一方面,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無法完成煤炭行業的整合工作,有關部門應對國有煤企進行重點監控,嚴格控制其產能增長以及落后產能淘汰工作。

  馬思明也認為,根據目前煤炭行業的發展形勢看,政府要堅持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并加大去除落后產能力度。

  “同時,加快促進煤電一體化發展;大力支持煤炭企業的轉型發展,切實做到為煤炭企業減負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發改委:將加大力度控制煤炭產能
政協委員批評水泥玻璃產業大而不強
須警惕我國鋼鐵高端產品產能過剩
建材業面臨產能、效益、競爭三大挑戰
中國水泥企業"走出去"的本質與行業協會功能的發揮
上網電價下調再度提上日程 煤炭行業承壓后市看空
鐵路運費上調煤價再承壓 煤企恐難轉嫁成本或為此買單
平板玻璃新規強化標準約束 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