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能過剩和名牌漸強的雙重背景下,中國陶瓷業正在加快與資本市場的牽手。近日,記者從首屆中國國際陶瓷產品展覽會發布會上了解到,包括新明珠等國內陶瓷巨頭,正謀劃上市,以求在品牌和資本運作方面再進一步。同時,據企業人士透露,受環保和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我國整個陶瓷產業或迎來一次深度整合。
另據悉,中國國際陶瓷產品展覽會將于5月21日-24日在廣州開幕。這不是一屆普通的展會,這是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等五大機構聯手推出的世界級陶瓷展會,意在利用中國龐大市場,謀求中國陶瓷業話語權。
據中國建材聯合會和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發布的數據,2013年,我國建筑衛生陶瓷年產量突破90億平方米,出口額突破100億美元,均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大陶瓷生產國。
然而,在中國陶瓷業迅猛國際化的進程中,卻遭遇了尷尬的境遇。世界知名的博洛尼亞陶瓷展覽會,15年來只容許我國的一家企業參展,盡管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到目前為止,也僅僅有4家企業獲得參與展示的機會。我國絕大多數知名陶瓷企業沒有機會在世界頂級的貿易平臺上亮相,沒有機會向世界展示中國陶瓷工業幾十年的發展成就。
同時,歐美市場和亞太市場已占據全球建筑衛生陶瓷貿易的最大份額,世界“建筑陶瓷十強”中,亞太地區的國家就占了7席,其年產量占到全球總產量的68%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與貿易區域。
中國貿促會建材分會副會長、中國國際陶瓷產品展覽會組委會負責人王耀介紹,從2013年下半年,中國陶瓷行業啟動了優勢資源的聚合行動。截至3月31日,包括新明珠、東鵬、鷹牌、簡一、新中源、蒙娜麗莎、博德精工、嘉俊、興輝、金意陶、歐文萊等一批中國陶瓷行業骨干企業參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