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互聯網金融產業沖擊已初顯 銀行活期存款占比普降
來源:中國產業網 時間:2014-4-1 15:56:00 用手機瀏覽

  可能很多人都在問,互聯網理財產品對銀行存款的分流作用影響究竟有多大?

  記者統計發現,截至3月31日,已發布2013年年報的11家上市銀行中,有8家銀行的活期存款占比較上一年有所下降。

  分析人士認為,在企業活期存款增長放緩和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銀行的活期存款占比確實處于下降狀態,而互聯網金融等對活期存款的影響應該會越來越大。

  企業活期存款增長放緩/

  在已經公布去年年報的11家上市銀行中,除建行、浦發和農行的活期存款占比有所增加外,其余銀行的活期存款占有所下降,其中光大、平安、中信、招行和工行等的活期存款占比下降相對較多。

  光大銀行的活期存款余額較上一年末有所下降,2013年末,光大銀行的活期存款余額為4975億元,比2012年末的4993億元略有下降,而活期存款占比較2012年下降4.45%。

  平安銀行2013年的活期存款總額為3802.75億,同比增長11%,而2012年這一數字是25%。此外,該行2013年末活期存款占比下降了2.3%。

  去年,中信銀行的活期存款占比下降2.1%,而工行和招行則下降了1.7%和1.36%。

  某券商分析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過去一年,互聯網金融對活期存款的影響比較大。

  不過,長城證券分析師黃飚認為,由于互聯網金融的規模相對體量較大的活期存款來看還不算很大,活期存款主要是受到企業存款減少的影響。

  從數據也可以看出,光大銀行2013年末零售活期存款為1041億元,比上一年的1025億元稍有增加。但在2013年末,企業活期存款為4349億元,較上一年的4440億元減少91億元。

  中信銀行的情況也類似,該行2013年的個人活期存款占比為4.8%,較2012年的4.5%有所增加,但企業活期存款卻由2012年的37.8%下降到35.4%。

  平安銀行的數據顯示,2013年,個人客戶在該行的活期存款總額為1045億元,其規模較2012年的852億元同比增長22.64%,占比也從2012年的8.3%增長到8.5%。但2013年來自公司客戶的活期存款總額為2757.75億,增速從2012年25.69%的增速降至7.16%,占比也由2012年的25.6%下降到22.6%。

  前述券商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2012年開始,活期存款的增長速度就已經比較慢了,這和外匯占款也有一定關系。此前,外匯增長已經有所放緩,整個M1增長有所放緩,企業活期存款方面受到的影響比較大。

  活期存款恐繼續流失/

  對于活期存款的減少,前述券商分析師表示,這將直接影響到銀行的利潤。而低成本的活期存款一直是銀行搶奪的重點。

  工商銀行的2013年年報顯示,當年存款平均付息率為1.98%,和上一年的1.99%基本持平。工行表示,存款平均付息率與上年基本持平,主要是付息率相對較高的公司定期存款占比上升部分抵消了2012年降息政策的影響。數據顯示,2013年工行的公司存款定期和活期付息率分別為3.3%和0.75%。

  光大銀行的年報顯示,2013年客戶存款利息支出376.17億元,同比增加58.67億元,增長18.48%。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業務平穩發展,客戶存款規模同比增長:二是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推進,存款利率普遍上浮,存款定期化、理財化加劇,拉高存款成本。

  事實上,由于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存款轉向理財產品的現象也不斷增加。前述券商分析師表示,以2013年中期的數據測算,如果有1%的活期存款轉化為貨幣基金類理財,對銀行2014年利潤的影響是2%。

  黃飆認為,今年的企業活期存款可能仍然狀況不好,而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影響對活期存款的影響可能會越來越大。

  去年,阿里巴巴聯合天弘基金打造的“余額寶”一經推出廣受關注,并催生了各種“寶”加入戰團。

  截至今年2月27日,上線才8個多月時間,余額寶用戶已經突破8100萬戶。

  此前,有銀行理財人士表示,貨幣基金的靈活性對銀行的活期存款有很大的替代作用,存款理財化本來就是行業的大趨勢,不只是互聯網理財,銀行自身的存款轉向理財也是難以避免。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銀行已經自己開始推一些“T+0”理財,包括交行、平安銀行、工行在內的銀行都推出了類似產品。

  前述券商分析師表示,互聯網金融今后對銀行的影響肯定會越來愈大,銀行推出類似產品至少也是留住客戶的手段。

  在3月31日招行的業績發布會上,招行高層表示,目前互聯網金融對招行的影響并不算很大,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其肯定會改變金融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地產元老紛紛轉戰互聯網金融產業 將迎接金融時代
央行、銀監會同時發聲稱:互聯網金融產業應該嚴管
民營銀行落戶上海自貿區 融入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因
互聯網金融產業侵蝕存款 銀行將重裝布局“謀變”
互聯網金融產業倒逼存款利率放開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