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電企業向互聯網企業轉型已成大趨勢。繼去年長虹、海爾等企業紛紛高調宣稱向互聯網企業轉型之后,今日(3月10日),美的集團也對外公布了其在智慧家居領域的戰略構想和行動規劃。而就在近日,此前在轉型上傾向于“改良派”的海信、TCL等傳統家電企業也明確提出將向互聯網企業轉型。
根據美的集團10日發布的消息,其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由一家傳統家電制造商變為一家智慧家居創造商。根據規劃,美的集團在智慧家居領域將實施“1+1+1”戰略,即“一個智慧管家系統+一個M-Smart互動社區+一個M-BOX管理中心”,意在打造“空氣智慧管家”、“營養智慧管家”、“水健康智慧管家”、“能源安防智慧管家”等智能服務板塊,加速布局物聯網家居市場。根據規劃,2014年,美的集團的智能新品將加速上市,預計將陸續推出25個品類。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也表示,海信將推出無需繳納有線電視費卻具有海量視頻內容的高清視頻播放器。他表示,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用戶思維,將重點關注“掐線族”(即不再繳費有線電視費,轉而收看互聯網視頻)、“無線族”(即根本連有線電視也不接)這兩個年輕的80后、90后族群。傳統有線電視費用每年至少300元,海信寄望于推出免費的、用戶具有充分選擇權的互聯網電視,來吸引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
2月25日,TCL集團(000100.SZ)也在深圳發布了其未來5年的轉型戰略,公司董事長李東生表示,未來TCL將實施 “智能+互聯網”與“產品+服務”的“雙+”戰略,5年內要實現1億家庭用戶和1億移動用戶的“雙1億”目標,并且實現市值超千億元。
李東生表示,傳統家電企業向互聯網轉型,究其根本是經營用戶。圍繞用戶,公司將在智能電視、游戲、教育、OTT、手機等產品端搶奪用戶入口,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需求、行為和習慣,為用戶服務提供決策支持。同時,未來兩三月TCL將組建TCL文化傳播公司,而金融服務包括了銀聯支付、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和消費信貸等,其中,小額貸款業務已經通過了審批。
傳統家電企業從2009年開始,紛紛推出了各自的智能電視、云電視,他們也都看到了互聯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積極往互聯網方向轉型。不過,在2013年之前,所謂轉型還主要停留在傳統家電企業做網絡電視、給電視增加一些功能等層面。
2013年以來,隨著樂視、小米等互聯網企業高舉“顛覆者”大旗殺入智能電視領域,傳統家電企業開始迎來完全陌生的跨界競爭對手。愛奇藝、小米、阿里巴巴等企業都發布了智能電視產品,雖然其銷售規模改變不了傳統廠商的市場格局,卻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電視廠商的盈利模式,向一直以來都靠硬件賺錢的傳統廠商們發起了最直接的挑戰。
傳統家電企業從去年開始紛紛“迎戰”。 2013年,長虹率先提出“家庭互聯網”概念,試圖將家用電器全部智能化、互聯化、網絡化;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瑞敏也在海爾集團2014年互聯網創新交互大會上指出,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內部一旦均衡靜止就只能等死。他的結論是,海爾要做并聯平臺的生態圈,打破企業內外部的邊界。
此前,TCL、海信等企業在轉型互聯網的表態上并不徹底,他們此前更傾向改良而非革命的方式。但短短數月之后,3月4日,李東生在關于解讀兩會提案的媒體溝通會上分析稱,面對跨界競爭,單是產品轉型遠遠不夠,傳統家電企業整個的產業鏈和商業模式都要發生改變。
對于當前這一輪家電企業的轉型熱潮,業界有褒有貶。傳統家電企業如何借力互聯網營銷、后臺內容和服務延長產品的生命力,在互聯網時代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是一場近在咫尺的戰役。船頭往哪個方向轉,轉得輕重緩急,甚至將決定企業未來的生死命運。
昆吾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王建輝對財新記者分析稱,只有能清楚回答三個問題的傳統企業,才有可能轉型成功:一是如何吸引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進而提供他們喜歡的產品?因為互聯網時代,流量比產品更重要;二是企業的組織架構怎么適應企業擁抱互聯網的一系列轉型?若還是以傳統企業的管理方式做互聯網,等于沒轉;三是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是否還具有品牌影響力?若有,完美轉身可能性更大,若沒有,則是一番窮折騰,不如將其現有資金用來投資其他更有前景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