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行北京分行行長助理陳進
金融業與互聯網應產業融合
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喚醒了普惠金融市場。那么對銀行的沖擊體現在哪兒?首先是互聯網思維的沖擊;第二是盈利模式的沖擊,傳統業務按傳統方式來做,但這種盈利模式已經產生變化;還有就是服務模式的沖擊,銀行一直以來依賴存貸差生存,在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銀行應該大力發展增值服務;最后是對業務創新的沖擊,銀行不能被動應戰,應該主動出擊,變革思維。
銀行該如何應對?隨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合作共贏是未來產業發展的一大特點。金融行業與互聯網企業應該實現產業融合,并且不斷創新發展。那么挑戰在什么地方呢?原來我們可能只考慮金融資產,但現在資產發生了變化,技術、營銷、平臺、客戶都可以作為資產,所以要進行思想創新、機制體制變革、法律法規完善、打破跨國壁壘、著力人才培養。所以金融行業發展應該調整發展戰略,按照層次化發展重點突出,前后臺靈活發展。
中信銀行信貸部副總經理王鵬虎
互聯網金融逼迫銀行轉型
互聯網企業滲透銀行叫互聯網金融;ヂ摼W金融對傳統銀行的一些固有業務領域在進行滲透,比如支付、網貸、供應鏈金融等等。
因此,銀行業現在面臨四大外部趨勢,逼迫我們非得去改變不可,資本監管、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是其中之一。
銀行應對的三個方向,首先是金融產品的互聯網銷售;其次是銀行自辦電商;第三與電商合作,電商四流合一,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最重要的一點是資金流,銀行可以通過提供在線支付和在線融資,為社會電商來服務。
在給社會電商服務過程中,我們又逐步形成三種模式,第一是監管模式,銀行管資金,交易平臺管交易;第二種模式叫存管模式,這種模式銀行也管客戶的賬,交易平臺也管客戶賬,這種模式往往幾家銀行對接一個交易平臺;第三種方式就是支付網關模式。
網銀聯盟秘書長曾碩
金融業應利用優勢資源整合
互聯網金融浪潮下,金融機構應該利用手中的優勢資源來做業務整合和重組,當整合重組好后,可以嘗試用一個互聯網平臺來承載,而這樣的互聯網平臺我認為更容易生存。
互聯網企業帶給銀行的應該不是威脅和包袱,更多的是機遇,銀行應該充分抓住機會,積極主動地去分析自己既有的優勢,比如網點優勢、落地優勢等等。如果馬云想建起中國這么多的銀行,能夠覆蓋這么多網點,需要大筆資金,但這正是商業銀行既有的東西,應該去研究如何抓住O2O (線下商務與互聯網結合)的特點,尋找銀行的生意圈、服務鏈,同時研究怎么把客戶的業務轉移到閉合的環境當中,在這個閉合的環境當中,銀行要為客戶提供優質的體驗支付服務,所以如何從鏈式商務到鏈式服務到鏈式支付最終能夠用數據來真正地支撐,這是銀行特別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