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中國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石油化工 >> 正文
石油開采放開草案已出 多家企業入圍“大名單”
來源:中國產業網 時間:2014-3-5 15:27:08 用手機瀏覽

  “今年中央政府將批準一批企業進入上游領域,從而令處于寡頭壟斷的油氣采掘業逐漸向有限競爭方向過渡,目前相關方案已草擬就緒。”3月3日有北京知情者稱。

  對此說法,石油央企的相關人員表示并不知情,而有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這件事討論已久,“隨著三大石油央企態度的轉變,阻力正漸漸消失!

  據了解,目前油氣壟斷主要表現集中在上游者資源領域,尤其是在獲得原油上,其他業者若想獲得原油,不論進口還是國內采購,都無法繞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因此破除壟斷,首先應允許更多業者進入這個領域。

  “比如兵工集團、中國中化等,它們都已在海外擁有很好的上游作業或參股經驗,為什么它們不能介入國內油氣開采呢?”上述知情者稱。

  對于廣大民營企業能否介入的問題,上述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道理上講只要是中國企業、具備相應資質的都應可以進入上游和石油進出口領域,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安排!

  目前光匯石油是民企中進入上游領域呼聲較高的企業之一,然而多位業內專家都認為,兵工集團、中國中化、中信集團和廣匯能源、萬向集團等都在海外擁有區塊運營經驗,與它們相比,光匯石油還欠缺得太多。

  石油新生代漸具雛形

  據悉,此次列入擬頒發勘探資質“大名單”的企業既有國企,也有民企。

  這些企業多已在石油行業運營多年,擁有一定的運營經驗,但不得不與石油央企展開某種形式的合作后才能獲得上游的油氣資源。

  比如,2月18日光匯石油就宣布以10.75億美元(約合83.46億港元)的基本購買價,收購美國Anadarko石油公司在中國渤海擁有的所有油田資產。

  而港股上市公司MI等更是在2000年后即通過與中石油旗下分公司的“灰色合作”,獲得了位于吉林油田等地一些采油區塊的開采權。

  “之所以走這種曲線道路,主要是因為它們無法獲得區塊”,有MI內部人士稱。

  為打破這種壟斷,2004年時前天發石油董事長龔家龍就籌劃成立長聯集團,“其中包括勘探開采、管道運輸、煉油化工、下游分銷等多個板塊”,令國內民營企業擁有上游的勘探開采區塊,然而由于天發石油敗落,這種努力功敗垂成。

  “隨后,MI等只能依靠灰色合作的模式獲得采油區塊了!

  2010年后,國土部頁巖氣招標啟動正式拉開了打破油氣壟斷的序幕,“通過頁巖氣區塊的招標,大批非油氣企業、特別是民企可以憑借自己的實力堂堂正正的進入油氣領域了”。

  2013年8月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香港公開表示,“三中全會改革力度將遠遠超出投資者的想象”。近期,光匯石油就斥巨資收購了Anadarko在渤海的相關權益,一些石油公司也在與中石油旗下長慶石油、大慶油田等謀劃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油田公司。

  而中國中化、兵工集團等非油央企也開始謀劃招攬各方人才,打造自己在國內的油田運作團隊。

  誰是領頭羊?

  誰能成為打破壟斷的第一個受益者呢——投資者和石油業者的觀點卻截然相反。

  很多投資者認為,既然中央要求打破壟斷、放民營企業介入石油勘探開采領域,那么民營企業就首當其沖受益,“像光匯石油等都是理所應當進入的!

  他們指出,10天前中石化率先向社會開放整個石油銷售領域,并允許社會資本最多持有30%股權正是中央政府決心的一種表現!爸惺嫌钨Y源不多,可向社會開放的壟斷資源并不多,但是中石油、中海油具有豐富的上游資源,只要政府允許社會資本進入,那么大批民營企業都有機會,比如光匯石油!

  然而,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卻恰恰相反,“勘探開采需要巨額的資本和雄厚的技術實力,目前絕大多數民企最多只是參股國外油田勘探開采,并不具備真正的技術實力!

  此前的第二輪頁巖氣招標中有一大批民營企業參與招標,有兩家民企中標,然而一年過去了,非但這兩家民企沒有開展相應的業務,而且其他十余家企業也都未開始啟動頁巖氣的勘探工作。

  “它們之所以并未啟動相關的工作,主要是鑒于對油氣勘探開采業務的陌生,前期的投資都是以億計的,對民企來說,那是多大一把錢啊”,上述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說。

  有限競爭模式

  事實上,隨著石油領域腐敗案漸漸曝光,過去的石油壟斷注定將一去不返,“未來不論是美式的完全市場化,還是有限競爭模式,都不會再恢復成過去的絕對壟斷”,上述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說。

  他認為,中國石油業發展的50年,是軍隊轉制后專業化發展的50年,難免帶有一些軍隊化封閉的弊端,“這是歷史造成的”;但隨著油氣行業改革的啟動,這種局面注定會改變!皩τ谥袊鴣碚f,完全的市場化是不可行的,但有限競爭是具備條件的!

  完全市場化首先要求石油服務市場的市場化,即石油開采商應可以從市場上隨時采購到需要的服務;然而中國現有的勘探、鉆井服務隊伍都屬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所有,這無疑進一步鞏固了石油央企的壟斷地位,民營業者很難采購到需要的服務,“此前頁巖氣招標后的結果已經證實了這點”。

  政府會逐步開放石油服務市場,但這需要時間,因此現階段只能是有限競爭。

  “政府會允許十余家企業進入上游領域,形成真正的競爭,讓國內石油市場、特別是資源的競爭逐步展開,待時機成熟后,再考慮是否對所有資本開放石油市場”,上述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說:“這次有機會進入上游市場的,應具備兩個條件:即具備海外油氣開采的成功案例和擁有一支具備油氣勘探開采的隊伍。”

  據了解,兵工集團、中國中化、中信集團和廣匯能源等企業都已具備上述條件,但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均未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石油開采堅持海陸并重 對外依存高挑戰能源安全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