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仍高于臨界點,表明我國制造業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但由于春節因素影響增速有所放緩。
分項來看,2月份鋼鐵業PMI為39.9%,觸及5年多來的低點,表明鋼鐵業行業處于萎縮狀態。
分析認為,中央經濟指導思路轉為“調結構轉增長”,“三高”行業成為調整的重點,而鋼鐵、煤炭、水泥等均在其中。另外,國家調控房地產行業也抑制了鋼鐵的需求。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今日發布鋼鐵行業PMI指數數據顯示,2014年2月鋼鐵業PMI為39.9%,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據悉,該指數至今三連降,2月份跌至39.9%的水平與2012年8月持平,同時也是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即觸及5年多來的低點位置。
分析指出,2月份指數表明鋼鐵行業整體形勢相當嚴峻。但分項指標顯示,積極因素在逐步增多,“經過近期的持續下跌之后,當前價位已處于相當低的水平,多數鋼鐵企業已處于虧損局面,鋼價繼續下跌已無太大空間”。
鋼企庫存創新高 成本支撐力趨弱
據悉,當前鋼廠庫存、港口鐵礦石庫存均處在歷史高位,原料成本支撐力趨弱,而在鋼貿危機事件影響下,鋼鐵業資金緊張情況難以得到緩解。
據中鋼協數據,2月中旬末重點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726.6萬噸,旬環比增加5.7%,較年初大幅增長47.4%,繼2月上旬之后,再度刷新歷史新高。
分析認為,在當前粗鋼產量明顯低于2013年全年平均水平的情況下,鋼廠鋼材庫存量還連續創下歷史新高,一方面顯現出受終端需求低迷,鋼廠訂單明顯減少,另一方面也顯現出貿易商蓄水池功能正在逐步喪失,“后期鋼廠如何設法降低過高的庫存,對市場走勢將會形成明顯影響”。
另外,截至2月28日,62%品位鐵礦石價格跌至每噸118美元,為7個月以來的最低點,從今年年初至今,累計跌幅達12.4%。原料價格的持續回落,意味著對鋼材成本支撐力的進一步減弱。
分析指出,當前鋼材市場基本面弱勢依舊,鋼企庫存連創歷史新高,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難以緩解,且鋼材生產成本因原料價格的下行而有所降低,短期內鋼材價格大幅反彈的基礎條件并不具備。但同時一些利多因素正在顯現,支撐價格企穩反彈的內在動力正在形成。
產量處低位 鋼市積極因素增多
2月鋼鐵業PMI指數分項指標中,生產指數繼續下降至35.2%,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該指數已連續四個月保持回落態勢;采購量指數雖較上月回升1.4個百分點,但仍在42.3%的低位;原材料庫存指數則較上個月下跌2.6個百分點,至47.0%,為近五個月以來的最低。分析指出,后期鋼鐵產量仍將處于低位。
據悉,在市場低迷及環保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粗鋼產量持續下滑,去年12月份全國日均粗鋼產量降至201.1萬噸。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預估1月份我國粗鋼日均產量為198.6萬噸,環比下降1.2%,同比下降3.2%。2月中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為196.6萬噸,環比下降4.8%。
此前不久,河北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集中拆除了15家鋼鐵企業的高爐、轉爐,壓減煉鐵產能671萬噸,煉鋼產能149萬噸,其中不屬于落后產能的400立方米以上高爐有7座,涉及煉鐵產能357萬噸,占53.2%。
分析認為,此次拆除高爐與以往“拆小建大”不同,在環保高壓政策下,各地降污減能活動還會持續,長期來看,持續淘汰落后產能對于化解鋼鐵產能過剩會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另外,目前鋼價已經遠低于成本價,企業減產動能會增加,因此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鋼市的供應壓力會有所減弱。
另外,2月PMI指數分項指標還顯示,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2.3%,較上月大幅回升7.1個百分點。據海關統計數據,1月份我國鋼材出口創下了近五年多來的新高,達到677萬噸,環比增加140萬噸,同比大增37.6%.,這對緩解國內鋼市資源供應壓力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據分析,當前國內鋼鐵行業生產已處于相對低位,進入3月份隨著天氣轉暖,工地開工增加,鋼市成交會有所放大,市場供需矛盾將趨于改善,市場心態或將進一步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新訂單指數為32.4%,較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處于50%以下的收縮區間,但該指數在1月份大幅收縮12.1個百分點后,2月回落幅度明顯收窄。分析指出,這預示隨著傳統消費旺季的來臨,鋼材需求或將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