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2013年的最后一個季度里煤炭價格出現急速反彈,但這種好光景并未維持太久。馬年開春伊始,煤炭市場就遭遇了“倒春寒”。
數據顯示,最新一期的環渤海動力煤平均價格報收571元/噸,比上一期下跌了13元/噸。更有業內專家表示,在實際交易中,發熱值為5500大卡的動力煤報價已跌至540元/噸。動力煤價格大跌一觸即發,2月10日當周下降13元/噸只是前戲。
節后行情不容樂觀
動力煤由于種種原因在2013年第四季度價格暴漲,致使煤炭進口量井噴。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提供的數據,2014年1月,中國煤炭進口量為3590.9萬噸,環比增加接近32萬噸,同比增長17.5%。
但由于隨后國內動力煤價大跌,貿易商觀望情緒強烈,進口煤也出現了積壓。據悉,進口煤連續兩月已經共有超過7000萬噸的堆積,雖然目前相對國內煤炭的價格優勢并不明顯,但進口煤的大量涌入還是給國內煤炭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
與此同時,煤炭庫存的形勢也不容樂觀。近期,港口庫存在前段時間上升到840萬噸以后稍有回落,但仍保持高位。而主要電廠的存煤量也不斷飆升。煤炭去庫存的壓力仍舊不小。
煤炭市場的不景氣,煤炭企業的日子也愈發艱難。
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月12日,27家煤炭上市公司中除中國神華、潞安環能等少數公司外,大部分主流煤炭上市公司已公告的業績預告或快報中,只有金瑞礦業一家預增90%至120%,而剩下的16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同比下滑幅度普遍在50%或以上,其中大同煤業首度虧損,虧損額預計在13.5億元至14.5億元之間,凈利潤最大變化幅度高達-2415.18%。而鄭州煤電、兗州煤業、平莊能源、上海能源、愛使股份等5家上市公司預計凈利潤最大下滑幅度也都將達到甚至超過90%。
煤企資金鏈面臨的危機更引人擔憂。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4.56%,其中大型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21.1%,行業利潤同比下降38.8%,應收賬款3334億元,同比增長10.44%,企業負債率63.05%,同比上升2.9%。
據知情人士透露,央行已經要求各地分支機構加強對煤炭行業信用風險的監察,這意味著煤炭行業的風險已經引起了政府的特別關注。
多元發展或為出路
煤炭市場今年可以預期的低迷讓煤企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存問題。
從政府角度來看,國家能源局近日在北京組織召開煤炭工作座談會,會上安排部署了2014年工作任務。據了解,由于煤炭需求增長空間受限,2014年煤炭行業重點工作是加快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轉變發展方式,以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穩定發展。
與此同時,轉型發展也成為眾多煤炭企業的選擇。
對此,一位煤炭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煤炭價格低迷,如果外銷就可能產生虧損,不如自我消化,延長產業鏈,發展煤化工或發電等多元業務,對沖主業風險。
記者了解到,許多大型煤企已開始籌劃轉型發展。據悉,安徽淮南礦業已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繼續推進煤電一體化,實現煤電對沖,使當地煤礦實現盈虧平衡,同時計劃以蕪湖港為平臺,進一步打造大型現代綜合物流企業。而淮北礦業也將于近日正式成立財務公司,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
煤炭市場專家李朝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煤炭企業而言,若要在如此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堅持下來,關鍵是要加快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在資源、成本、市場等條件的約束下,盡快轉型、謀求多元發展,以找到新的持續增長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