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低成本”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因而服裝企業需要進一步提升自主服裝品牌研發、設計、生產水平,從OEM代工生產向ODM原始設計制造商轉變,從而提升利潤空間。
隨著美國、歐盟市場持續回暖,國內服裝出口紛紛加大,但由于人力成本高漲,出口利潤逆勢下滑,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表示正面臨著土耳其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嚴峻挑戰。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14年1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86.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一成六,并預計2014年中國紡織行業出口同比增速可達到一成左右。
但很多紡織服裝企業表示盡管出口數據回暖,但服裝企業出口利潤卻逆勢下滑。過去代工利潤至少可以達到加工費的15%,但現在已縮減至不足10%。渝中區個協渝派服飾協會會長瞿倫川表示,前年協會中有二三十家企業做外單,但去年已縮減至七八家,外單利潤下滑便是重要原因。
一方面利潤下降另一方面也遭遇國外紡織產業的市場競爭,而隨著國外訂單向土耳其、東南亞國家等的轉移。有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土耳其向20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價值173億美元的服裝,比2012年,163億美元的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了8.3%。其中僅去年襪子出口額就達到14億雙,總值高達11億美元,相比2012年的12億雙增長了10.5%。很多紡織服裝企業無奈的表示最開始自己會接歐美訂單,但是隨著土耳其等國家壓低價格,后來便開始轉向接俄羅斯、香港等地訂單。
近兩年來,一些國際訂單逐漸向土耳其、東南亞等轉移。如阿迪達斯和耐克陸續關閉了部分在中國的生產工廠,將產能轉往越南、緬甸等地,甚至國內企業也開始轉移,如凡客從2010年下半年起就已將部分服裝產能轉移至孟加拉國。
以土耳其服裝出口歐盟為例,便有稅收優惠、原料人力等成本低廉、產業鏈條日漸成熟等優勢。如土耳其離歐洲近,運費低,還可以享受歐盟國家非常優惠的稅收待遇,乃至免稅待遇,而近年來,一些大型企業聯合成控股公司,可以從纖維生產直到制成最終產品,形成非常強大的完整產業鏈條,其產品價格擁有較強的競爭力。目前在歐盟市場,便已成為中國服裝出口的強勁對手。
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低成本”優勢正在逐漸消失。此外,國內企業目前還面臨著代工普遍、自主品牌不夠的等問題。同時需要考慮到影響服裝成本以及競爭力的,除了人力成本外,還要考慮供應鏈、生產時間、款式等。越是低端的產品,受人工成本波動的影響越大,因而服裝企業需要進一步提升自主服裝品牌研發、設計、生產水平,從OEM代工生產向ODM原始設計制造商轉變,從而提升利潤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