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石化發布公告稱,將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共同經營其油品銷售業務,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確定,上限為30%。這開辟了壟斷性央企母公司層面民資入股的先河。專家認為,引入民間資本適應了國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有利于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促進國企內部治理結構的改革,給國有企業帶來活力。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撰文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頭戲”。下一步,要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特別是母公司層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
“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速了央企股權多元化改革的進程,而中石化下游行業允許民資入股可謂邁出了一大步!眹Y委研究中心競爭力研究部部長許保利對記者表示,中石化引入民營資本對于雙方來說是雙贏的,可以把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兩者的優勢可以很好的結合起來。對于中石化來說,有利于提高國有資本的效率,更有利于下游業務的發展;而對民營資本來說則豐富了其投資機會。但需要注意的是,民營資本進參股來后,如何保證其利益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因此整個企業在制度安排和管理方面都應該有進一步的改變。
“中石化引入民間資本,適應了國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有利于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國企內部治理結構的改革,給國有企業帶來活力。”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認為,采用參股模式是民營企業進入壟斷企業最好的方式,從下游的銷售環節進入也是符合實際、符合國情的,對于民營企業來講,風險也是可控的。
他認為,未來民航、汽車、石油、銀行等行業民資的進入呼聲很高,而城市公共設施,供水供電供氣,城市交通,高鐵等行業也需要民資的進入,由于這些行業短期沒有盈利的機會,所以民資投資積極性相對來說不是很高。
東興證券昨日發布的一份策略報告認為,中石化引入民間資本,意味著三大國有石油企業將逐步減少壟斷內地油品銷售局面,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目前,中國石化銷售及分銷的收入額達到1.5萬億元左右,如果以30%社會資本介入計算,讓利民營資本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未來,預計自然壟斷類企業和一般競爭類企業將成為國企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