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 全國碳市場建設迎來利好
來源:上海證券報 時間:2022/3/14 21:40:56 用手機瀏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同時,要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節能與能源轉型協同推進

“杜絕‘一刀切’式拉閘限電!”2022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蘭喊出了眾多企業的心聲。

去年9月中旬以來,部分省份出現的“一刀切”式拉閘限電,對不少企業來說頗感無奈,背后則是能耗雙控和電力供應緊張的雙重影響。

如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帶給了企業樂觀的信息。

“這意味著,國家進一步明確了節能和能源轉型的工作路徑:強調了能源轉型的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強調化石能源的替代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基礎上!鄙虾J泄澞軠p排中心副總工程師齊康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齊康說,一方面煤電在三改造(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的基礎上有序發展,發揮好煤電在電力系統中的主力電源作用。另一方面,大型風光電基地要配套建設調節性電源,在當前能源保供的關鍵時期不再簡單地強調以新能源為主體,新能源自身要安全可靠。

“此外,政策還傳遞出,今后節能強調要推動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管理,一是通過技術創新和服務體系創新提升能效;二是對此類行業的兩高項目(高耗能、高排放)要強化控制! 齊康說,今后,節能工作和能源轉型工作后續將予以充分協同,從而真正以“雙碳”目標統領節能減排工作。

“一句話,今后經濟工作中,既要減排,又要發展!鄙虾D茉磁c碳中和戰略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力波對記者說,今后,國家將不再追求個別年份能耗強度絕對值的下降,為經濟和產業周期的波動留出調整空間;同時強調能耗強度只計量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消費不設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留出空間,積極鼓勵能源結構調整。

利好全國碳市場建設

在業內看來,從能耗“雙控”到碳排放“雙控”,除了對新能源發展是極大利好,對全國碳市場建設也將產生深遠和積極的影響。

“這個轉變,對于全國碳市場運行來說將是一個最強的制度保障!眳橇Σ▽τ浾弑硎荆凇半p碳”目標下,國家面向氣候變化的政策治理體系正在逐步優化。現階段,能耗“雙控”和碳排放“雙控”其實是并行的狀態,但是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一定要降下來,總的趨勢就是碳排放“雙控”目標未來將逐步代替能耗“雙控”目標。

吳力波說,通過碳排放強度與總量的目標設定,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區域、行業的路線圖更加清晰了,對于沒有納入碳市場的其他排放主體,也有各自的總量目標。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說,對全國碳市場來說,整個政策協同度將大大增加。比如說,火電的配額一旦達到峰值,接下來就是一個逐年下降的過程,碳配額的稀缺性將會更突出,為整個市場活躍提升奠定基礎。

建議全國碳市場擴容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碳市場建設也成為代表委員們聚焦的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建議,拓展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和豐富交易產品,盡快有序將鋼鐵、化工、水泥等重點排放源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并適時允許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進入;促進衍生產品創新,探索包括碳遠期、碳期權、碳債券、碳保險等,擴大碳交易市場的規模。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表示,建議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納入碳交易管理。他說,相比傳統燃油乘用車,現有新能源乘用車每年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1500萬噸左右。目前,汽車行業因制造環節碳排放較少,未納入碳排放管理重點行業,但是如果能考慮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對碳排放量減少的有效性,應該利用碳交易手段積極鼓勵行業車廠轉型新能源車生產。建議擴大碳交易行業范圍,將汽車行業包括在內,讓汽車企業通過參與CCER市場,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中化董事長寧高寧建議,通過建立和完善透明的統計、估值、交易市場,使碳交易真正發揮作用,使新的、高產值、低排放的產業發展起來,代替相對落后的產業。

為了護航全國碳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監事長呂紅兵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建議進一步完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架構,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法律體系建設,適時制定碳排放權交易法。他說,建議完善碳排放配額總量和分配制度,這是碳排放權交易的前提。建議確認碳排放權的證券類資產的法律屬性,這是碳排放權交易的基礎。建議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這是碳排放權交易的保障。建議打通國內國際碳交易市場的機制,構建“全球碳市場連通機制”,這是碳排放交易的趨勢。(來源:上海證券報  宋薇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