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2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通過5個方面的18條政策舉措逐步改善工業經濟主要指標,振作工業經濟,穩固工業經濟增長勢頭。在投資和外貿外資政策方面,《通知》提出,組織實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實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鼓勵中東部地區發展分布式光伏,推進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海上風電發展,帶動太陽能電池、風電裝備產業鏈投資。
“雙碳”目標下,可再生能源成為能源轉型的主要方向,產業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項目投資、開發、建設加快推進。其中,大型“風光”基地是“十四五”時期能源領域重點推進的投資項目。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綜合能源處副處長李少彥表示:“在技術可行、經濟可行、資源可及的背景下,‘風光’是可再生能源發展主力,市場空間廣闊,將保障國家經濟發展。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可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快速提高清潔能源供給能力!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月10日聯合下發的《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對區域內現有煤電機組進行升級改造,探索建立送受兩端協同為新能源電力輸送提供調節的機制,支持新能源電力能建盡建、能并盡并、能發盡發。國家能源局1月21日發布《2022年能源監管重點任務清單》,將首批風光大基地建設情況列入專項監管范圍,監管內容涉及風光項目、配套調峰措施、送出工程的建設情況。
以“風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備受市場青睞,正成為投資新熱點。行業咨詢機構近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等五大主要科技行業合計總投資金額達2.8萬億元。其中,新能源項目投資金額高達1.7萬億元。
投資建設“風光”產業,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良好的綜合社會效益。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姿透露,該公司參與建設的內蒙古蒙西基地庫布其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投運后,將吸納超800人長期就業,年臨時用工5000人次以上,成為帶動當地農牧產業發展、農牧民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
“三峽新能源還布局了安徽阜陽南部120萬千瓦風光電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擬圍繞多能互補、光伏治沙、碳中和示范等創新模式,打造電網友好型清潔能源項目,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減碳效益等多重效益,帶動產業、地方經濟發展,探索建立互利共贏高質量發展的新能源基地項目!眲⒆苏f。
記者注意到,為加強政策保障,促進“風光”項目建設,《通知》在用地、用能和環境政策方面明確提出,落實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費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政策。對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節能降碳改造等重大項目,加快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進度,保障盡快開工建設。(本報記者 董梓童)
|